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18日
“走进和美乡村” 探索“鄠邑模式”
    9月15日,西安市“走进和美乡村”系列活动走进鄠邑区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远山如黛,碧草如茵。9月15日,由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西安市“走进和美乡村”系列活动走进鄠邑区。来自中省市的主流媒体和网络新媒体深入乡村振兴一线,看美丽田园、诗画鄠邑,深刻感受文艺赋能乡村建设的新面貌。
  坚持文艺赋能乡村振兴
  打造美丽乡村
  “近年来,我们依托秦岭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艺术融入乡村、点亮乡村、活化乡村,探索出了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鄠邑模式。”活动现场,鄠邑区委副书记任涛介绍,鄠邑区立足资源禀赋条件,围绕“诗画鄠邑、品质新区”总目标和“南山北水、东工西旅”的总布局,坚持以城带乡、以城促乡、城乡融合,着力打造美丽、活力、富裕、诗画、宜居、和谐的“和美乡村”。
  走进鄠邑区文艺石井·8号公路蔡家坡国际艺术村,“蔡家坡”三个大型墙绘字格外醒目。人们争相打卡留念,村内错落有致且充满艺术气息的房屋让人驻足拍照。
  为了让艺术融入乡村,提升乡村振兴内涵,鄠邑区深化与中央美院、西安美院等艺术院校的合作,聘请全国知名艺术家担任“艺术村长”,在乡村建设中,让艺术家和艺术院校师生通过实践创作留下艺术作品230余件。连续举办五届关中忙罢艺术节,高标准举办“终南诗赋”“秦岭·秦人·秦腔”等活动,与省文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手打造“终南艺术季”等高端文化品牌,成立易俗社终南分社,用艺术点亮乡村,唤醒乡村沉睡文化。塑造了“土锤咖啡”、知青楼等56个文旅新IP,2022年环山路片区村民年收入较2018年增长40%,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
  坚持人才引领产业发展
  打造活力乡村
  近年来,鄠邑区成立青年“乡创客”联盟,设立5个青年“乡创客”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在特色种养殖、研学民宿、咖啡餐吧等新业态上,吸引青年人才在乡村扎根创业。以海归博士王绘婷、中国农业大学博士陈传峰、返乡大学生贾康乐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农人”在鄠邑乡村热土上,打造出土锤咖啡、东韩有礼、智能鸡舍、阿喵茶餐厅、机车茶饮等新业态,为传统村落注入新的活力。
  鄠邑区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一村一品”多元发展之路,打造出了青山花舍、花栖月、唐爵山宿等19家文化主题特色民宿、曲水稻香生态农业景区等农文旅综合业态。
  2022年“我在鄠邑有块田”系列产品实现产值约350万元,吸引游客约30万人次,最高日接待游客5万人次。以曲抱村刘海文化和稻渔综合种养为基础,通过农事体验和文化体验等优势资源,打造了关中小江南研学教育基地,可以同时接待500人以上中小学生参加研学教育实践活动。栗峪口村实施乡村机车茶饮、萌宠乐园等乡创项目,带动周边蔡家坡、直峪口、下庄等8号公路沿线石井片区发展精品民宿、研学旅游、乡村休闲游等新产业、新业态,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每年接待各地游客30万余人,全村乡村旅游总收入超过200万元。
  截至目前,全区创建省级“五美乡村”示范村1个、市级美丽村庄片区1个、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村5个、美丽宜居村庄81个、美丽庭院示范户1.38万户。形成了蒋村街道社火赛、甘亭街道鼓舞大赛等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成功举办农民篮球友谊赛、“舞动长安”全民健身技能大赛、广场舞大赛、秦岭国际乡村迷你马拉松赛、群众足球联赛等群众性体育赛事,承办陕西关中地区村BA赛事,代表陕西参加全国村BA比赛。全区共建成图书馆、文化馆19个,文化站、文化礼堂94个,极大程度丰富了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