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18日
陕西非遗亮相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陕西非遗亮相“黄河流域九省(区)非遗大集”

   文化艺术报讯 9月12日至1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协同机制秘书处支持,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黄河之滨也很美——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在兰州市举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出席论坛并讲话。
  胡雁在讲话中指出,要深刻理解认识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任务,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弘扬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精神动力、思想指引、价值支撑和文化涵养,为推动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自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的八名学者结合各自研究方向,深入挖掘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涵,全面阐释黄河流域非遗对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的巨大贡献,并为持续促进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西安石油大学肖雪锋教授以“黄河流域非遗的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的挖掘与阐释”为题作了主旨发言。他以秦腔和仓颉传说这两项陕西非遗为例,介绍了陕西通过品牌传播,在挖掘和阐释黄河流域非遗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方面所做的探索,提出黄河流域非遗品牌创新设计实践,需要守正创新,处理好黄河非遗精神内涵与现代价值的关系;需要区域联动,深入挖掘黄河非遗的文化精神和当代价值;还需要多元阐释,提升黄河非遗的价值认同。
  本次活动还同步举办了“黄河流域九省(区)非遗大集”,通过图文和活态展示、互动体验、线下销售、线上网红和非遗传承人直播带货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展销黄河流域九省(区)36家非遗工坊400多件非遗产品,展现在黄河流域九省(区)被广泛认可并具有传承创新活力的非遗项目,充分呈现黄河流域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以及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成效。宝鸡市千阳美苑刺绣非遗工坊、蒲城县玉女土布专业合作社受邀参加,系列产品受到群众一致喜爱。
  下一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创新谋划黄河流域陕西段非遗保护工作,积极打造陕西黄河流域非遗品牌和工作样板,为黄河非遗保护贡献陕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