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母溪、寡妇链、藏书洞、壶头山、清浪滩、马援苦……离开湘西腹地的沅陵,回到祖居地古周原来,耳畔总是轰响着这一串名字。我知道这是风先生的作用呢,他咬着我的耳朵,念念不忘地给我说。
结交上历史深处走来的风先生,是我的大幸呢。他常会以风的姿态,提醒甚或教唆做了他朋友的我,扑下身子,做我怀念在心而不能拔的事情。受邀湘西沅陵,他不离不弃地伴着我来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他,偕同我来到这里,借用他喋喋不休的说教,让对这里陌生的我,知晓了许多这里的传奇与传说。
坐在电脑前,风先生盯着我敲打在键盘上的手指,帮助我书写起了我的书写。
三两下敲出“借母溪”三个字来,我心里犯起了嘀咕,不知母亲怎么个借法?正嘀咕着,风先生越俎代庖地替我在电脑上敲了起来。我盯视着电脑屏幕,一个相传那里的故事,活现在了我的面前。那位年轻的苗族小娘子,穿着他们民族特有的华彩服饰,跟在一个小伙儿的身后,攀爬在一条淹没在树荫下的羊肠小道上,翻过高可接天的山岭,赶到小伙子的村寨里去,给他生孩子去了。一年到头,生出小孩子来,小娘子给小孩子喂食两个月的奶水,即会丢下小孩子转身离去,了无牵挂地去到另一处地方,再做被借的母亲,生她要生的小孩子。
故事改编在一部名叫《狃花女》的电影里,还被演绎在一部地方戏中。
我没有看过那部电影,也没能看上那部小戏,只是听着那样的故事,我已心伤得想要哭。风先生如不代我在电脑上敲打那个故事,我是一定要避讳开的,哪怕那是借母溪边曾经流传了许多年的事实……一字一句地敲打出那个故事后,我长长地喘了一口气,想着可以逃避开那样的故事了,不成想,风先生不歇气地又把“寡妇链”三个字敲在了电脑屏幕上。
看着有别于“借母溪”的三个汉字,我的眼睛已然像被那个铁打的链子撞得痛了起来,当然还有“寡妇”两个字。
那是一个悲壮的,然而却又十分悲伤的传说!传说在峭峰险滩不绝的沅水边上,尤其是瓮子洞一带,似乎更为险恶。仿佛经历了那里的风险似的,风先生在电脑上很是自如地敲打着,“滩虽不长,但湾中有险,稍不注意,就要掉下丧命”的一串字符,当即醒目在了我的眼前。我想象得到,人工錾修的纤夫栈道,狭窄难行,纤夫手足并用,一不小心,掉下悬崖,即会尸骨无存。公公是个拉纤的人,他堕入沅水死了。为了生活,丈夫勇敢地顶了上去,很不幸,他再次堕入沅水,丢掉了性命。儿子一天天长大,长到也能拉纤的年纪,也如他的爷爷和父亲一般,投入拉纤的队列里,但他宿命地又堕入了沅水……三代人的死,像一根锁链般,窒息着年轻的寡妇,她不堪人们的议论,诟病她是个不祥的人。
不祥的她,昼思夜想,以为于她的公公、丈夫、儿子死难的江边上,凿石穿壁,修建一条环环相牵的铁链来,使拉纤的纤夫,有铁链可依,就不会坠落沅水死难了!
想到这个主意的她,即卖掉了家里田产,还卖掉了家里的房产,然后走出家门,以乞讨卖唱为生,数十年寒风苦雨,得银若干,聘请了众多石匠,在瓮子洞的江岸绝壁上,开凿了一条石路,并在壁岩上镶嵌上了铁链,使过往的纤夫,手抓铁链,安全蹚过险滩。这个故事发生在有明一代,现存的一段“寡妇链”,还如初始时一般,闪耀着两千余米铁色的乌光,牵连在沅水边上的五强溪镇明月洄村北岸。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寡妇,将这条铁链取名“寡妇链”,更把她生活过的村寨改名“寡妇村”。
一道长长的铁链,横亘沅水边的险滩绝壁上,昭示着的,是一颗不畏非议、不惧诟病的女人心。
风先生感慨,这颗女人坚强的心跳,就是跳动在沅水上的波涛,波涛常在,那颗女人的心不息!与这颗女人的心一般,泛滥在沅水上的还有一颗男人的心,那个男人要比那个女人古老得多,他生活在秦扫六合的始皇帝执政时期。雄才大略的始皇帝诏令焚书坑儒,爱书如命的博士官伏胜,偷运了五车即将焚毁的禁书,跋山涉水,历尽了千辛,遭遇了万苦,来到这里的二酉山,把他偷运来的典籍,藏在了二酉山向阳处的一个山洞里,这处山洞从此有了个“藏书洞”的盛名,这座山从此有了个“中华文化圣山”的伟名。
山下一道酉水、一道酉溪,二水环山绕谷,奔腾着合流给沅水,既壮大着沅水的声势,更壮阔着沅水的精神与魂灵。
历史在风先生的见证下,过去了一千余年,到了北宋真宗执政年间,辰州通判欧阳陟登上二酉山,他感慕追思伏胜藏书之德,上书皇帝赵恒,请建祠庙祭祀善卷,以示崇德报功之意。真宗准奏,下旨在二酉山顶为伏胜建立祠堂。当其时也,更有辰州卫人董汉策、王世隆,分别在山中兴建起了翠山、妙华书院。
如今二酉山,传承着先辈好学尚文的风气,这里人才辈出,成为闻名全国的教授山。
眼前沅水浪高,耳畔沅水声急,突然地却就浪平了,声咽了。我是要疑惑了呢,而风先生不许我疑惑,他如风般揪扯着我的眼光,使我看得见远方的峡谷口,耸立起一面混凝土的水坝,截断了浩浩汤汤的沅水,“高峡出平湖”,原来的沅水,幻变成了今日的五溪湖……平湖改变了沅水原有的景色,但改变不了沅水应有的历史底蕴,譬如风先生强调的,他说壶头山还是壶头山,青浪滩也还是青浪滩,高耸云天的壶头山,与沉寂水下的青浪滩,与风先生一起,铭记着一个英雄的人物,他就是伏波将军马援了。
风先生的记忆力特别强,他不用翻书,张嘴就能把历史人物评价马援的句子,流水滔滔般往出说了。
风先生首先推出历史学家范晔来,说他声言“马援腾声三辅,遨游二帝,及定节立谋,以干时主,将怀负鼎之愿,盖为千载之遇焉。然其戒人之祸,智矣,而不能自免于谗隙。岂功名之际,理固然乎?夫利不在身,以之谋事则智;虑不私己,以之断义必厉。诚能回观物之智而为反身之察,若施之于人则能恕,自鉴其情亦明矣。伏波好功,爰自冀、陇。南静骆越,西屠烧种。徂年已流,壮情方勇。明德既升,家祚以兴”。接着又举例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说他诗颂马援“蒙蒙篁竹下,有路上壶头。汉垒麏鼯斗,蛮溪雾雨愁。怀人敬遗像,阅世指东流。自负霸王略,安知恩泽侯。乡园辞石柱,筋力尽炎洲。一以功名累,翻思马少游”。再还举例明代学者黄道周的四言诗,论说“马援大志,少便莫伦。益坚益壮,时时自陈。阳蛙井底,嚣挟奸心。及见光武,知帝有真。聚米指形,帝喜进兵。西羌内寇,边害频频。拜援陇守,击破先零。金城欲弃,援苦请存。归民乐业,羌来和亲。宾客故旧,日满其门。征侧、征贰,二女不驯。伏波伐之,传首立勋。裹尸明志,矍铄报恩。壶头失利,受责虎贲。怒收印绶,叹杀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