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杨红军 通讯员 崔海燕 容妍)8月30日晚,宝鸡本土原创话剧《面皮》在宝鸡大剧院首演,该剧带火的不仅是故事本身,贯穿剧情始终的“面皮”也带动岐山面皮“热”了起来。
岐山擀面皮制作工艺考究,素以白、薄、光、软、筋、香而著称,面皮薄而韧,绵软而光筋。2011年,岐山擀面皮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同年6月3日,“岐山擀面皮制作技艺”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文史资料记载,岐山擀面皮最初源于康熙年间。作为岐山当地美食,它凭借开胃爽口、香辣隽永的独特风味“C位出道”,在众多的陕西美食中脱颖而出,遍及陕西城乡各地,走向全国大中小城市,甚至“火”到了国外,成为了一道家喻户晓的名小吃。
如今一碗岐山面皮已经发展壮大成为一个产业,面皮是带动整个岐山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依托擀面皮发展历史久远、制作技艺传承连贯的优势,岐山提出“做大‘一碗面’经济,突出岐山臊子面、岐山擀面皮两轮驱动”,并以此指导当地面皮产业发展。数据显示,2021年,岐山擀面皮单品日销售量达20万张,年销售额3亿元。2022年,岐山面皮电商销售额达9.06亿元,“小面皮”成了有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小餐饮摇身一变成了效益可观的“大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