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 (全媒体记者 刘青)8月11日,“探源中华文脉·发现宝藏陕西”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西安博物院,通过一件件文物凝望古老的丝绸之路,与久远的历史文化开启了一场跨时空“对话”。
西安博物院由国家一级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明清古建筑群、历史文化公园四部分组成,有馆藏文物11万件,等级文物一万多件。展览基本陈列围绕西安作为都城发展的历史,分为周、秦、汉、唐四个部分,文物包含金、银、玉、青铜、石刻、洗印、铜镜、纸质等多种材质。
“珍贵文物+古典园林”的搭配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参观。西安博物院原创展览“长安有故里——丝路少年大唐行”正在展出。游客跟随丝路少年一同走近盛唐,感受长安风光,见证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赏文物、听故事、移时空、看变化,观众也在这里体验了一场“大唐行”,丝路少年“活”了起来,大唐在观众心中也更为鲜活。
“展览以三彩腾空马为灵感,演绎出蓝衣少年这一角色,通过他在唐长安城的所见、所闻、所感,勾勒出盛唐时期的世俗百态。在参观过程中,观众可移步换景,看胡旋舞,赏大唐盛景,在文物中找寻历史痕迹。”西安博物院教育专员卢婷介绍。
据西安博物院副院长李燕介绍,为做好文物活化的工作,从展览上,西安博物院运用现代的语言表达方式,添加装置打造半实景化、沉浸式展览,让观众有很好的体验感和穿越感,而且近十年来,西安博物院基本上每年会推出一个原创性展览,很好地诠释文物的活化和科研成果的活化。从教育活动上,西安博物院主要通过日常开展的阵地式讲解、文物保护“五进”宣传活动、可读可视AR技术讲解等形式,达到透物见精神,让观众感受文物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力量。“此外,我们已经开发出34个大类340种之多的文创产品,包括书籍、盲盒、游戏、实用品、装饰品等多种形式,古今结合让文物‘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