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31日
琴声悠扬系星辰
○ 杨慕茜
  2022年秋天,我再一次回到老房子,打开已经落满浮土的琴盒,轻轻擦拭起来,远处一高一矮的两个板凳好像在诉说着什么……
  在我和二胡结缘之前,面对着课程宣传栏里各色的乐器,听着妈妈在耳边不断地介绍,相比琵琶、古筝,也许是因为它只有两根琴弦看起来好摆弄的原因,最终驱使我选择了它。妈妈立即拍板,当天下午便到乐器城为我买下了那个在当时的我看来就是一个大玩具的二胡。
  那时候的我几乎和琴差不多高,刚开始学的时候,左手握不住琴,右手拉不开弓,力度也掌握不好,实实在在是拉出了锯木头的声音,这不仅为难了我们全家人,也对邻居们的耳朵感到非常抱歉。我们家对门住的是一对已经退休的老夫妻,在我的印象里,对门的那对爷爷奶奶永远那么和蔼,无论遇到什么事,他们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学好乐器的精髓主要就是熟能生巧,每晚的练习总让我退却,手指在长时间按压琴弦时留下的红痕,还有那一直需要挺直的后背,以及在演奏时被磨红的虎口,都让那个小小的我一度想要放弃这个一点都不好玩的“大玩具”。每当有小区里的小朋友来家里喊我时,看着在一旁监督我的妈妈,我只能一次又一次坐在小板凳上摇摇头。
  对门奶奶不知从何时起也关注到了我的逆反情绪,我以为她也要和妈妈一样,只会劝我继续坚持,不要半途而废,可没想到的是,一天下午,我在家听到哪里也传来了一阵断断续续“锯木头”的声音,仔细寻找,原来是从对门奶奶家传过来的,我连忙敲响了对面的门。门一打开,我看到奶奶正挺直地坐在小板凳上一下一下地拉着琴,拉弓的手法还都不标准,弓子也由于还没来得及上松香,和琴弦摩擦时传来有些刺耳的声音,可奶奶脸上依然笑嘻嘻的。她看到我来,连忙放下手中的琴,走过来摸摸我的小脑袋,对我说,“你以后可要做奶奶二胡的启蒙老师哦,你比奶奶拉得好太多啦!”那时小小的我一听到这个,早就把练琴的痛苦和疲惫抛之脑后,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就拿着二胡去到对门奶奶家,一边练习自己需要复习的部分,一边给奶奶手把手教学。就这样,无论何时去到奶奶家,总能看到客厅里一老一小嬉笑拉琴的场景。有时夕阳西下,金色日光洒在二人身上,好像看到一个一个音符随着洋溢的笑容从乐谱上跳动起来。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从断断续续练习一个音符到连续舒畅演奏乐曲,在这六年间的几乎每一个晚上,我们都坐在那一高一矮的板凳上,这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
  上了初中,我们搬家了,由于课业压力,我终于还是放弃了二胡,那时的我不懂为什么当时那么严厉监督我练琴的妈妈却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我继续学下去,最终被冠以“当个爱好就好”,最后还是放弃了陪伴了我的童年和对门奶奶的“大玩具”。而这一切,我甚至不知该如何向对门奶奶去解释。临走那天,奶奶站在阳台望着我,一束阳光刚好落下,好像又回到了那一天,什么都不曾改变。我背着琴,朝楼上挥挥手,便离开了这个我童年一直生活的地方,离开了熟悉的一切,也离开了对门奶奶……时间没有一丝停顿地不断向前走着,自分离之后,由于学业繁重,我和奶奶这几年都没见过几次面,见面之后也只是匆匆忙忙,但她总会拍拍我的肩,笑眯眯地和我分享着她最近学会的新曲子。
  就这样一天一天、一年一年,我经历了中考、高考、大学,在这之中好像没有觉得自己已经长大,甚至都感受不到时间在我们身上留下的痕迹。直到去年,妈妈告诉我,对门奶奶确诊了癌症,没过多久便去世了。那一刻脑子里突然有根弦断了,脑子里一遍一遍浮现出我们坐在一起拉琴的场景,耳边不断跳出她笑着喊我名字的声音……我是如何感到时间的快速流逝的呢?也许就是这一刻吧,那个陪伴了你整个童年的人不在了,时间无情地在你身边人的身上留下痕迹,让分离变得可能且轻易。
  当去年秋天我回到老房子,对门爷爷打开门的那一刻,我又看到了放在客厅里一高一低的板凳和墙角立着的那把琴。慢慢打开琴盒,再一次拉起那时我们一起练习的曲子,抬头望向天边那颗最亮的星星,不知,她听到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