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22日
陕西359通(方)文物入选首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
《颜氏家庙碑》 唐 大历十四年(779年)颜真卿撰并书

《颜氏家庙碑》 唐 大历十四年(779年)颜真卿撰并书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7月14日,国家文物局印发了《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共包含碑刻、摩崖石刻等1658通(方)重要文物,刻成年代从战国至清代,文字种类包含汉文、藏文、蒙文、满文、维吾尔文等20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这些文物分别保管、收藏在323处文物保护单位和221家文物收藏单位。
  陕西共有359通(方)文物上榜,其中西安入选183通(方),包括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唐天宝四年石台孝经、唐大历十四年颜勤礼碑、唐开成二年开成石经等,涵盖多个朝代。
  《名录》所称古代碑刻石刻文物,是指在各种石材上雕刻铭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的古代物质遗存。我国古代碑刻石刻文物数量巨大、种类繁多,是独特的历史文化载体。古代碑刻石刻文物集书法、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记录了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天文、地理、风物等多维度、丰富的历史信息。古代碑刻石刻文物包括碑、碣、墓志、摩崖、造像、刻经等主要类型。
  据悉,此次《名录》遴选标准主要包括6个方面,其一是碑刻石刻文物的撰文者、书丹者为著名书法家或代表性历史人物,见于史料记载并具有广泛影响;其二是碑刻石刻文物的文字内容作为重要史料,具有历史、艺术史等方面的重要研究价值;其三是碑刻石刻文物的形制、纹饰雕刻等具有典型特征,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其四是碑刻石刻文物在民族融合、疆域变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证据价值;其五是碑刻石刻文物具有突出的地理标识作用;其六是碑刻石刻文物字体反映古代文字演变发展,或具有重要的版本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