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墨的艺术造诣首先体现在书法上,绘画只是其心性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他的绘画是以写意花鸟见长,多以小品形式呈现,简洁明快,墨趣盎然。因其研习书法有年,积淀颇厚,又从先贤的经典绘画作品中汲取营养,自然很注重笔墨的抒写性,除了状物赋形之外,尤其着意笔墨自身的质量和感染力。个性使然,画面呈现的是其内心的精微和雅致,是自我审美、精神的外在形式,可谓惟性所宅,渊源有自。欣赏子墨的绘画,笔简而味长,宛若是在品读一首首意境幽然的小诗,平淡闲适而回味无穷。
子墨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同时亦有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怀古”情结。毋庸置疑,对于写意花鸟画家而言,必然崇尚于八大、青藤、老缶、白石等人的艺术,在子墨的作品中隐隐地蕴含着古人的艺术精神和笔墨技巧。同时,他的绘画作品又不一味承袭古人,体现的是对“古意”的当代诠释。观其画作,可以看出子墨的艺术眼光更聚焦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艺术对自然的体悟更加生动,不在乎表现物象的“少”和“小”。比如,除寥寥数笔的四君子外,石榴、拐枣、香菇、萝卜、白菜、瓜子等是他常画的题材,笔墨简练而意韵悠长。时有鲜活题材见诸新作,水饺、臊子面、腊八粥也通过他的画笔跃然纸上,意趣盎然,令人莞尔会心!因之,其绘画有生活、有情绪、有温度,亲切质朴,自然顺和,发自灵窍而直抒胸臆。
写意花鸟画的创作的确有一定的难度,按照文人写意画的要求,要有意境美、图式美、笔墨美,三者相辅相成,互为映衬,方能成就一幅佳作。要做到随心所欲、信手拈来,实属不易。要之,承先贤、师造化,进而超庸常,力求通达“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绘画艺术,终究还是一个人综合修养的集中体现。要站在文化深度和高度上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文化含量和思想深度是关键。将传统与时代贯通、将书法与绘画融汇,将文脉传承、精神向往化之于笔墨,应是子墨长期的追求和目标。
聊写数语,与子墨共勉!
张永红,中国书协会员,陕西省书协理事、隶书委员会副主任,宝鸡市古文字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宝鸡市书协副主席,宝鸡文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术学方向),韩国世翰大学博士生导师(书法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