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倪尧)“丝绸之路”寻起点,追梦汉唐到长安。这个暑假,无数学子把研学游的目的地选在古都西安。7月9日,西安博物院“长安古乐丝路文旅音乐会”小剧场上午的第一场演出,就迎来了180多人的研学游团队。
“长安古乐丝路文旅音乐会”由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承办,7月9日的演出由研究院执行院长郭曼司鼓兼主持,郭曼、苑世德、许凯局、谢仁宗、杨传安、刘长安、杨忠启、郭树新、童晓利9位非遗音乐演奏家共同为研学游团队师生献上一场“声韵纯正”的唐传长安古乐音乐会。
音乐会演奏了《郁金香》《满园春》《大佛登殿》《柳摇金》《柳含烟》《醉龙吟》等长安古乐的经典曲目。值得一提的是,观众进场时,每人获赠了一份带有编号的《柳含烟》曲谱。演奏到该曲目时,主持人会逐句教授现场观众演唱这首唐诗,让每一位听过音乐会的观众,都成为唐诗《柳含烟》的传唱人。更令观众惊喜的是,这份曲谱是中国工尺谱与西洋简谱对照版本,据介绍,这是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的知识产权专利。
当天观演的研学游团队来自浙江杭州、宁波等地。带队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兴奋地表示,通过一场演出,师生们知道了中国音乐的唐乐式、唐乐曲、唐乐律、唐乐调、唐乐谱和唐乐器“六唐元素”,懂得了“击鼓宣乐”和“鸣钟止乐”的中国音乐仪规,在唐传长安古乐声中唱了唐诗《柳含烟》,学习了汉唐官话陕西关中方言。“长安古乐丝路文旅音乐会”,不愧是一堂文博大学校的社会教育课!
据了解,“长安古乐丝路文旅音乐会”是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项目,每天常态化演出6场。暑期以来,剧场每天接待游客超过600人,最多时超千人,单日最多演出场次已达10场。
长安古乐代表性传承人、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李铠博士表示,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时代,青少年迫切需要学习“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和中国音乐文化知识。因此,在暑假期间,“长安古乐丝路文旅音乐会”小剧场,将竭尽全力满足各地研学游团队的“打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