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16日
父亲名字的来由
○ 冯军权
  父亲共姊妹四人,为两男两女。父亲是老大,下面依次是大姑、二姑、二叔。
  就在父亲又一个生日来临之际,住在西安的他,在一次闲聊时,无意中说到了爷爷奶奶。我才知道,爷爷奶奶除了生在旧社会,经历了各种苦难,还遭遇了生子磨难。
  记得小时候曾听村里老人说过,村里有一对夫妻前后生了十八个孩子,活下来九个,老了还没人赡养的真实故事。原来我的爷爷奶奶也是如此,爷爷奶奶虽未生十几个孩子,但也接近十个了。
  父亲说,在他之前,奶奶已经生了三个女儿,最大的都三岁了,但最终均未成活,相继夭亡了。怀上父亲后,爷爷整日担惊受怕,到处求神问卦,祈祷胎儿平安。
  父亲出生之后,爷爷请人给父亲编了一条拴狗绳,一个狗脖子圈圈。绳子就钉在房子的后墙上,一年往上提三寸;圈圈用一个小锁子锁在父亲的脖子上,寓意用狗绳“拴住”父亲,确保父亲一切平安。爷爷还给父亲取名“来绑”,现在叫“来邦”,暗示这次来了就要千万绑住。爷爷奶奶真的是把能想到的招全都使上了,目的就是要确保父亲能够存活下来。
  还真是,后来父亲一直就健健康康的。父亲两岁后,又有了大姑,取名“绑柱”,和父亲名字环环相扣,既来之,则绑之。
  就这样,父亲和大姑都安全地度过了危险期。可不知怎的,在大姑后面又有两个孩子相继夭亡,看来名字也不管用了。
  等生下二姑后,爷爷心急如焚,往更远的地方找来神人,给二姑取名“碎儿”,意即碎尸万段,据说这是一个非常恶毒的名字。不管怎么说,最终二姑还真活下来了,接着又有了二叔,又请人取名,叫“对来”。
  至此以后,奶奶就没有再生了,估计是过了生孩子的年纪了。
  “对来”叔叔成为奶奶最后一个孩子。
  于是乎,“来绑、绑柱、碎儿、对来”,后来改为“来邦、邦柱、岁儿、对来”,虽已脱去了原始的意境,但依然保留着当初的意味。
  父亲姊妹四人,生在解放前,长在困难期,在那个没吃没穿的年代,能存活下来就是命大。尽管如此,爷爷还是把父亲和二叔送去学堂读书,两个姑姑未进一天校门。
  大姑在没饭吃的年代,随讨饭大军去了陕西,安身落户在咸阳永寿,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回娘家认亲。那时,曾经望眼欲穿的爷爷奶奶早已魂游仙界,至死也未盼到大女儿归来。二姑由于小,便留在老家,早早嫁人。
  读书的父亲和二叔,按照农村人的说法,也没能读出个名堂,都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二叔后来随三祖父去了新疆,扎根兵团,建设兵团。
  父亲如爷爷所愿,被绳子拴得死死的,一生坚守冯山,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
  如今,父亲已经是村里年纪排名前十的老人了,除了一直留在村里的年长者知道父亲叫“来邦”外,那些离开或留在村里的年轻人,几乎很少有人知道父亲的名字,见面都是以“老太爷”称呼。
  倘不是这次父亲提及,我还真不知道他名字“来邦”背后的这些缘由,因为我一直将其理解为爷爷对父亲望子成龙之期盼,希望父亲未来有安邦定国之能力。
  今天,我把父亲名字的来由原原本本记录下来,是为了启示后人。在爷爷奶奶那个年代,科学还不发达,人们使用了最原始、最古老的方法来祈求生命平安,这是他们的“浑身解数”,是他们在血泪中最朴素、最直白的生命呐喊。时至今日,我们在享受人口红利的同时,不应忘记曾经的祖辈、父辈为响应国家号召所做出的贡献,他们是质朴的,也是伟大的,他们也是中华民族的无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