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16日
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开展文艺“六进”志愿服务
  文化艺术报讯 为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全省“三个年”活动相关部署,进一步推进文艺“六进”志愿服务活动往深里走、往实里走,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贡献陕派文艺评论力量,6月13日,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走进铜川,开展文艺“六进”志愿服务活动。邀请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宝鸡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孙新峰教授作题为《三足鼎立的陕西文坛》的专题授课。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杨钊出席活动并讲话。铜川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晓军,铜川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刘利军出席活动。铜川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娜主持。
  杨钊表示,近年来,省评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发挥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在把握文艺评论导向、培养文艺评论队伍、巩固文艺评论阵地、打造文艺评论品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此次活动是落实省文联文艺“六进”志愿服务活动要求的具体举措,更是省评协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团结引领文艺评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促进全省文艺评论工作开创新局面,助力陕西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文艺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具体体现。
  专题授课中,孙新峰以“三”为切口,分上下篇从陕西文坛的“三”名作家、陕西评坛的“三”股批评力量、“三”足鼎立的陕西评坛、“三”名有个性的批评家、陕西“三”个有影响力的文学刊物等方面,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再到现实主义、陕西文学精神的时代内涵、中国文艺评论的陕西经验等多个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阐述陕西文坛的现状和创作前景,深度观察分析丰富多样的陕派文学现象。从文学创作和研究角度,探讨陕西文坛“三足鼎立”的审美现象。通过对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具有代表性作家的文学创作、地域文化生态建构形态与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研究与探讨,为从文学创作主体上更深入地解读陕西文学及文化精神,提供思路。
  孙新峰的讲授思想深刻、内容详实,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参加讲座的文艺评论工作者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精神的火炬举得更高,把前进的号角吹得更响,极大彰显文艺评论工作聚人心、强信心、筑同心的重要作用,不断推动新时代陕西文艺评论工作取得重大成就,为陕西文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陕西文艺评论力量。
  陕西省评协、铜川市各区县文联(作协)、诗词学会工作人员及文学爱好者等80余人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