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9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启动仪式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通过20周年纪念活动在京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出席活动并讲话,宣布活动启动。
饶权指出,中国非遗薪火相传,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生动见证,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绵延繁盛的活态展示,与世界非遗一道蕴含着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巨大文化力量。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非遗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近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阐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强调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中国非遗工作者履行好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高质量推进非遗保护传承事业,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饶权表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展示非遗事业发展成就、人民共享非遗保护成果、加强非遗业界交流合作的重要节日。作为《公约》通过20周年纪念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以“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全国非遗曲艺周、“云游非遗·影像展”等9800多项宣传展示活动,线下线上联动、绽放神州大地,这些活动旨在吸引广大民众和海内外游客畅享非遗行、品鉴非遗味、共赴非遗游,感受中国非遗独特魅力、了解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中国经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夏泽翰在视频致辞中表示,要重申对保护文化遗产的承诺,保护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活态遗产,继承他们的知识、技能、仪式和传统,通过展示非遗保护经验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共同打造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在致辞中表示,自2004年加入《公约》以来,中国始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坚定支持者、积极参与者和重要推动者。中国教科文全委会将以《公约》20周年为新起点,继续做好《公约》履约工作,共同推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国际交流合作,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人类文明的瑰宝,共促文明交流互鉴。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每年遗产日期间,文化和旅游部都会组织和发动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