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召开,为推动渭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理清思路、擘画蓝图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高盼成)5月30日,记者从渭南市委宣传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今年5月底,渭南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3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23%,旅游业呈现高开稳走的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渭南市文旅局聚焦文旅融合提质增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推动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移植到文化旅游产业上,重点扶持、培育一批辐射力强的大项目,挖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潜力,以项目建设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十四五”期间列入国家库项目7个,目前中省支持下达资金的项目4个,总投资1.331亿元,下达中央资金1.04亿元;另外3个项目总投资6590万元,申请2023年中央预算内资金5152万元;增补项目12个待省发改委批复。列入省级重点项目计划项目1个,总投资3亿元,2023年计划投资1亿元,一季度完成投资2000万元。渭南市列入全省文旅高质量项目16个,总投资105亿元;列入市级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190.8亿元。策划渭南市夜游经济项目46个,储备文化传承保护利用项目3个。潼关县古城景区二级集散中心和户外温泉建成投运;富平县堑城文化旅游景区(一期),蒲城时间博物馆、王鼎相国府廉政教育基地,白水仓颉庙游客服务中心,合阳历史文化博物馆等重点文旅项目圆满竣工。
渭南各县市区统筹保护与开发,统筹发展与安全,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县域特色次第花开,华彩渭南遍地绽放。
中华郡文化旅游景区荣获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华山、潼关古城、洽川景区、党家村景区等14个点位分别列入3条文旅部“大美乡村在路上”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富平县曹村镇、临渭区桥南镇、韩城市金城街道入选国家“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韩城古城实践教育基地获评全国研学旅行基地;渭南市博物馆入围2023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皮影戏(华阴老腔)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喜民荣列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高规格召开渭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举办了4场文旅专家主题论坛,发布全市文旅业态创新发展白皮书,推出“黄河回声”等6条研学旅行精品线路,为推动渭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理清思路、擘画蓝图。积极搭建渭南公共文化云平台,“渭南有戏·周周有活动”全年计划演出73场次,渭南市群众文化节“大地欢歌乐在盛世”戏曲大家唱精彩上演,文化产品和服务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便捷、越来越“对味”。
据悉,下一步,渭南市文旅局将继续积极践行“三个年”活动要求,对标对表全市中心工作任务,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渭南段)建设为抓手,坚持市级统筹、县市实施、全域设计、项目支撑,以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助力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