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苏/绘 大到一袋燕麦、一箱蜜薯,小到一杯酸奶、一包辣条……近几年,一系列标明“某某高校、农科院研发”的特色食品备受推崇,然而也有部分商家浑水摸鱼,傍着“名校招牌”开假店,打着“高科技”名号卖假货。近日,上海消保委对网络上销量靠前的“农科院产品”进行了一次抽测,发现其中部分产品营养含量低于国家标准,涉嫌虚假宣传。
业内人士呼唤消费者提高辨别能力,期待市场监管部门出手整治“傍名校”行为。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为维权主体也应自觉把好质量关,避免商家“狐假虎威”。总而言之,无论有无“农科院”的光环,都要用质量说话,莫让消费者的期待落了空。
作者:默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