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24日
邹世奇小说集《牧马河之夏》阅读札记
○ 文川河
  《牧马河之夏》系南京大学文学博士、80后女作家邹世奇的小说集。在由11个中短篇小说建构的故事体系里,徐徐展开了一个个关于历史与现实、城市与乡村、生活与爱情、成长与奋发、理想与远方的故事。
  牧马河畔无疾而终的爱情故事。小说集中的多篇小说,故事都发生在牧马河畔的“南山镇”。“南山镇”是作者的“精神原乡”,借助小说讲述故事缅怀青春岁月、追忆似水流年,尽管时光漫漶沙尘遮掩,但总有清晰的线条、鲜活的天汉大地、牧马河畔的生活场景在跳跃浮现,引发读者共鸣。
  中师生内心不甘渴望改变的励志故事。小说集人物大都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最后一代“中师生”。他们曾是同辈中的学霸翘楚,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踏上赴城乡从教的人生旅程。当步入教坛环顾周边,面对更高等级的学位冲击,时时感受到被时代抛弃的苦闷屈抑,内心异常渴望改变。
  小说集中11个故事,有9个采用女性视角书写,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当下知识女性的感情生活和精神世界。作为“中师生”的李竹青、小晗、谢书雯、清如,始终有一种“想飞却找不到方向的感觉”,为此义无反顾苦苦自学,苦行僧“另类般”考研读博,实现人格的独立与身心的自由。
  不知是作者有心还是无意,《琉璃》的黄琉璃(黄柳丽)、《透明女人》的小丛、《阳光绿萝》的谢书雯、《原点》的清如,她们都有一个令人切齿憎恶的“后妈”。在恶劣的原生家庭成长的环境下,会让她们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不得不通过自己努力变得强大,并最终选择逃离那个对她们没有任何温暖可言的家。童年带来的创伤,是人一生中最难愈合的伤口。这启示我们,应多从父母的角度反思,尽我们所能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培育更好的健康心性,让他们不是治愈童年,而是被童年治愈。
  小说集字里行间浸透着一种由内向外的挚诚、自我人格的追求、直面困苦的意志和不妥协不敷衍不放弃的坚韧。《牧马河之夏》的中师生李竹青,在经历一段刻骨铭心的失恋之后,幡然醒悟到“只能自己成为理想中的人”;《看见彩虹》的张小晗、《原点》的清如,清醒敏锐地意识到“总有一天要面对因为没有上过大学与别人拉开的巨大人生差距”,为此都怀揣着“上名校、去远方”的励志目标。事实上,她们最终都经过不屈不挠的努力,摆脱情感泥泞,历经常人所能,顺利抵达了“远方”。
  清新雅致、哀而不伤、沉稳有度、从容含蓄,是对小说集语言表达的强烈阅读观感。邹世奇硕士主攻古典文献学,博士阶段转向现当代文学研究。故而,凭着丰厚的“书卷气”,她的文字世界不仅有底蕴积淀深厚的“诗与远方”,更有视角独特细腻质感的“人间烟火”。作者曾数次引用过《红楼梦》和张爱玲的文字,足见古典文学和张爱玲小说对其个人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此外,在小说中作者多处成功运用留白处理方式,也让小说读起来含蓄蕴藉、意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