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榆林市委常委、神木市委书记杨成林为长篇小说奖获得者东西、阿莹(代领)颁奖 主办方 供图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张建全)5月11日晚,由鲁迅文学院为学术支持单位,陕西省作协为指导单位,神木市委、市政府主办,神木市委宣传部、神木市石峁遗址管理处、神木市文联承办的首届石峁文学奖在神木大剧院举行颁奖典礼。获奖作品中,本报连载的阿莹《长安》获长篇小说奖。
挖掘不同于煤炭的“新型资源”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首届石峁文学奖终评委员会副主任邱华栋出席颁奖典礼并致辞,榆林市委常委、神木市委书记杨成林致欢迎辞,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首届石峁文学奖终评委员会执行副主任徐可介绍了石峁文学奖相关情况。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主任徐贵祥,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厂长柳建伟,《小说选刊》副主编顾建平,鲁迅文学院副院长周长超,《中国艺术报》社副总编辑余宁,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延河》执行主编阎安,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榆林市作协主席龙云等出席典礼并为获奖者颁奖。颇具地方特色的诗朗诵、陕北民歌、古典舞等节目将典礼现场气氛烘托得庄重而热烈。
邱华栋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对首届石峁文学奖的举办和获奖作家表示祝贺。他在致辞中说,创办石峁文学奖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动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
杨成林在致辞时表示,创办石峁文学奖,是神木致力于文化发展、挖掘不同于煤炭的另一种“新型资源”,必将对石峁“申遗”以及繁荣文艺高质量发展、培育高层次人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选择在神木举行首届石峁文学奖颁奖典礼,既是向石峁遗址致敬,又是向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文学致敬,更是逐梦者面向新征程的重新出发。在推进石峁“申遗”进程中,在强化陕北文学史诗创作中,在激励神木文学新人创作中,在不同地域精神和文化的对接中,是一种意义深远的寻找,更是意味深长的相逢。
徐可谈道,石峁文学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旨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石峁“申遗”进程,全方位描绘新时代的恢宏气象,全景式讴歌新征程的火热实践。希望获奖作家们的优秀文学作品在时间长河中,引领文学发展和文化传承,同时也期待通过包括颁奖典礼在内的一系列工作,进一步扩大石峁文学奖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火热实践和历史进程中,为新时代文学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阿莹《长安》获长篇小说奖
首届石峁文学奖获奖作品中,东西《回响》、阿莹《长安》获长篇小说奖。王樵夫《石榴红了》、秦汝璧《后遗症》获中篇小说奖。朱山坡《萨赫勒荒原》、梁慧贤《听说城南花已开》获短篇小说奖。王剑冰《塬上》、简默《时间在表盘之外》获散文奖。卢卫平《瓷上的火焰》、陆健《洛水之阳》获诗歌奖。吕铮的长篇小说《纵横四海》、和晓梅的中篇小说《落地生花的银》、包倬的短篇小说《红妆》、向迅的散文集《与父亲书》、段若兮的诗集《春山空静》获提名奖。
获奖作品中,阿莹《长安》近期在本报连载。首届石峁文学奖授奖词称,阿莹的长篇小说《长安》以近50万字的篇幅,讲述了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78年,筹建共和国第一代军工企业的历程。这部铸魂立传式的著作,呈现了难得一见的神秘的军事工业场景,表现了共和国第一代军工人用热血和生命投身军事工业发展的艰辛,演绎出国家与个人交融、战争与和平交叠、个人感情与世俗争斗交织的时代传奇。小说以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恣肆的叙事激情,敏锐捕捉了西北文化的精神特质,深刻地注释着其背后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关注着陕西对于中华文明发展和中国历史进程所具有的标志性作用。
据介绍,鲁迅文学院作为首届石峁文学奖学术支持单位,具体负责作品的征集、遴选、评审等相关工作。
颁奖典礼当日,还举办了“石峁文学助推文旅发展座谈会”。与会嘉宾有感于神木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从彰显国家文化自信的战略高度出发,理解诠释石峁的文化价值,立足文学,畅所欲言,就文学助力石峁遗址的开发利用、文旅产业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