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12日
一个真爱文学的人——我眼中的魏锋
○ 张志方
  不高的个子、黝黑的面孔、夹杂的陕普、腼腆的性子……第一次见到魏锋,怎么也无法将他和文学联系起来。在我的以往认知里,文学圈的人大多带着潇洒的风度,而魏锋跟潇洒是一点都不沾边的。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憨厚实在的人,在认识他几年后,却经常让我自惭形秽,也时常惊讶于他的“三个不容易”。
  自学成才的不容易。魏锋的学历并不高,别说与新生代作家相比,就是与一般的文学爱好者比,亦无任何优势可言。这个起点,注定他走上文学这条路,势必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心血、牺牲更多时间。
  民办教师、电教员、书屋老板这些称谓,在魏锋过往的人生中留下一段段不算成功的足迹,那时的他尝遍酸甜苦辣,其中的一些往事更是不堪回首,但魏锋说起这些总是很坦然。他始终觉得,没有当年的那些磨砺、没有生活的这些雕琢,也许就没有现在的他。“人生的阅历是最好的文学创作素材”,丰富的人生经历,让魏锋有了更多的创作源泉,也让他从一名高中毕业生成长为有些影响的业余作家。
  名家认可的不容易。“喜出望外啊,心存感激!没有魏锋这么多的付出,就没有今天的活动。”2022年8月7日,在咸阳礼泉举办的阎纲文学创作座谈会上,90岁的著名文学评论家阎纲激动地向大家介绍魏锋。贾平凹、陈彦、李星、白描、李炳银、方英文这些在文坛享有盛誉的作家、文学评论家谈到魏锋时,说的话几乎一样:“魏锋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写了这么多的文字、做了这么多的事情,实在不容易。”记得有一次,我去拜访贾平凹老师,说起魏锋时,他也肯定地说:“魏锋这些年很努力,也取得了不少成绩,现在的青年很少有像他这样能坚持的。”
  魏锋在文学界既没有深厚的人脉资源,也没有强大的外力支持,完全是凭着对文学的热爱以及满腔热忱赢得众多名家的认可。我们刚认识时,他得知我跟陈忠实老师的女儿陈勉力是同事,便试探着问了一句:“我前段时间去采访李星老师,看到陈忠实为李星写的一篇文章,便复印了一份,并盖上他的印章。能否请陈勉力加盖陈老的印章,我再给李星老师送去。”在得到陈勉力的肯定答复后,他高兴地对我说:“这是两位老师文学情的延续,很有意义。”
  推广阅读的不容易。魏锋在工作、创作之余,还有一个更大心愿,即“为读者推介优秀的作家作品,希望带着温度、思想的文字给更多人带去力量”。20多年前,当他还在彬州当老师时,就开始探索怎样让孩子更好地爱上阅读,于是创建了全县初级中学的第一个文学社,后来又创办了彬州第一份文学杂志。在这个基础上,2013年,他注册成立“微风读书会”,策划开展了上百场活动,在微信公众号推送了7200多篇文章,为学校、图书馆募捐到5万多册图书,邀请陕西作家为全国读者签了4万多册图书,邀请版画家为50多名作家创作了系列版画……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微风读书会已拥有近2万粉丝,微信公众号阅读量也累计达到260余万次。
  前两天,魏锋跟我说,他租下一间房子,正在给成立10年的微风读书会打造一个独立的“窝”。我感慨地说:“你投的钱也不少了,还是要量力而行。”他简单回了句:“把喜欢的事坚持下去,再没啥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