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19日
陕西省图书馆举办“创新与未来”主题文学沙龙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4月16日,由陕西省委直属机关工委、陕西省作家协会、陕西省图书馆联合举办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之4·23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创新与未来”主题文学沙龙在陕西省图书馆举办,全国著名小说评论家李国平,鲁迅文学奖获奖者弋舟、钟法权,著名网络作家风圣大鹏,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赵韦5位作家,与文学爱好者分享文学创作的初心与未来。省直机关工委宣传部部长黄政、省作协秘书长王晓渭,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周云岳等参加活动。沙龙开始前,王晓渭代表省作协向陕西省图书馆赠送《怀雨人》《张富清传》《国家至上》《山人行》等图书,陕西省图书馆向省作协颁发赠书证。
  活动中,李国平从柳青、路遥、陈忠实的文学创作道路谈起,分享了几十年来在文学领域工作的感悟。
  弋舟谈到,作为一个作家,要坚定文化的自信,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新内涵;认真分析文学发展的未来趋势,既要顺应历史顺应时代但又不能盲目随波逐流忘记本心。
  钟法权认为,创新是一种传承的延续、一种精神的升华,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创新,这种积累是方方面面的积累,对文学工作者而言,创新是建立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有机会挖掘文学作品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从而创作出符合时代发展、引领未来潮流的精品佳作。
  风圣大鹏认为,网络文学本身就是时代创新的产物,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网络文学从最早的四大类别题材衍生成现今200余种不同题材,它的创新从未停止,未来更是直面chatGPT,AI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让文字从业者有一定的危机感,但更多的是从业者也可以利用AI创造出属于自己新特色的精品力作。
  赵韦表示,陕西拥有着辉煌的历史,厚重的乡土文化,包括文学在内的各门类艺术,都在这些领域进行了深度创作,并有着大量优秀作品。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陕西也有着航空、航天,航海、电子等各门类的现代高科技技术,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都居于先进水平。并且拥有着人数众多、非常优秀的科技工作者,而这些领域中,文学作品却比较少。他的写作正是从这方面入手,希望写出陕西的现代感,写出那些在陕的科研人员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付出的种种艰辛努力。
  陕西省直机关工委三位代表分别以“读书当是悦心阅世界”“读书当如做人”无用之用”为主题分享了他们的阅读感悟。此外,五位作家与现场近十位读者就“阅读如何影响写作”“小说创作如何深入和丰富”“写作中如何在不同体裁间转换”等内容进行热烈的讨论和互动交流,引发了读者们对文学的创新、传播等方面的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