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永寿三年残石》 《永寿三年残石》刊刻于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原碑为圭首长方形,残破严重,文系修孔庙相关。1933年出土于洛阳金村一带,1984年10月重新发现于洛阳王城公园内,现存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
文为隶书,字迹方正,整体观之,其较为突出隶书波磔所具有的装饰性特点,且相较其他碑文,此波挑更具“夸张”性,如“受”“之”“三”等波挑曲而上扬,甚为率意随性。文中“春”“人”“下”等结字更含几分“稚朴”,给方俊规整的碑文加了几分“调皮”的意味。再如“元”“孔”“先”,则是秉承汉隶成熟期的波磔写法,又为夸张上扬的率意穿上了质朴雄浑的外衣。主调的统一往往用配料来协调,再整体审之则如乐曲,有柔和,有跳跃,有平如幽谷,有亢似征战。叹曰:美来此也!
整理:薛鑫 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