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10日
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连载
书房沟(7)
○ 李巨怀
  王大善人的家丁竟然从田家坡火车站用王家的三辆大马车拉回了十几个灯芯绒做的红凳子——东家叫沙发的玩意儿,这可把家丁们稀罕透了,胆大的家丁刚一坐上去,半个身子便陷了进去,那个怕哟,真叫人揪心,真不知道里边填的是什么物件,还是家丁刘说得形象:那是坐在女人奶头上的凳子。紧接着,一踩能响的木箱子(钢琴)运来了,一拍能弹起的皮球(篮球)滚来了,一吹比唢呐嘹亮几倍的洋号响起来了,一捶比祠堂的牛皮鼓还脆生的洋鼓敲起来了。这一切可真叫几十辈子戳牛屁股的村民饱了眼福。
  袁县长在新式学堂刚建起的第二天,竟然由县教育局局长陪着又来了。政务缠身的一县之长是第三次驾临书房沟,这次他不是来指手画脚的,他领来了清一色八名省城师范学校毕业的新式教师,其中竟然还有两位穿着旗袍、满头鬈发的女老师,其中一位还穿着村民们从未见过的带着细细跟的皮鞋,更可怕的是,两个女人的脚出奇地大,是没有缠过的脚。这下子书房沟可炸开了锅。
  王大善人要把咱们这童真无邪的书房沟子弟往哪条路上带呀?王大善人也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这个孤注一掷的行动竟然引起了这么大的争议和反响。也难怪,随着整个小学的里外充实、完善,他也一天天越发惊异,为自己当初的英明决定而激动不已,他在心里甚至有种自我陶醉的快感。
  于右任老先生为书房沟完小题写的校名终于寄到了。王大善人请来县里德高望重的,在现代人眼里完全可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的刻碑老匠人刘老先生——岐、宝、凤三县哪个名门望族的石碑不是他亲手镌刻的?他功力深厚,却无丝毫矫揉造作之气,尤其是他制作的碑帽更是一绝,有着浑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的和谐美。在刘老先生的日夜辛劳下,书房沟完全小学这个在王大善人,也在整个龙中县读书人眼里最为光彩也最令人期冀的全县教育史上空前绝后的私立新式学校终于竣工了。
  王茂德也因为这一龙中县前无古人的历史性壮举,成为整个龙中县,甚至整个西府地区的名人。学校举行开学典礼时,四邻八乡方圆近百里的富绅有四五百人前来祝贺,住满了田家坡的街前巷后。“思贤若渴”“书房有幸”“桑梓之福”“英才广聚”类的牌匾放了满满一校园,面对装饰考究、中西合璧,可容纳三四百学生的教室、办公楼、小礼堂,即使是在西安、宝鸡,也是一顶一的好学校。温专员、袁县长不但亲自上门祝贺,而且现场手书贺匾,这可是誉满西府的英会。
  整个书房沟甚至龙中县都沸腾了。六张八仙桌子后坐的十二名老生员秀才忙着收贺礼;一百六十名精壮劳力山呼海啸般忙着给六十六桌贵宾服务;三百六十名小脚女人大脚老师拥满了整个龙泉寺,都手脚不停地择着菜。这是何等荣耀和辉煌的场景啊!
  王大善人不仅仅在硬件上要和城里的学校攀比,在给老师们的待遇上也是空前绝后的优厚,每个教师六到十块大洋。尤其是对于他三次登门邀请的未来的校长——西府大名鼎鼎的教育家雷天星,除每月十块大洋外,还在县城的裁缝铺为雷校长定制了一套新式长袍。当他双手平托着长袍把衣服送到雷校长的面前时,全校的师生都哭了。
  王大善人一夜之间成了名满西府的风云人物,一个小小的书房沟已完全盛不下他了。帖家孝、大老鸦,甚至袁景珏县长等,在他眼里都已经不足挂齿了。帖家堡,帖家在书房沟几百年来的威严大厦,在他的一记妙拳之下就颓然倒下,那可是他们王家梦寐以求几百载的崇高理想。帖老元帅再誉满西府,帖家堡再气势恢宏,都已经作古了,都已经成了过眼烟云,老帖家你还有可能重新站起来吗?做梦吧!王大善人心里狠狠地骂着。
  书房沟完小开课不到一个礼拜,接踵而来的问题就把王大善人熬煎得半死。书房沟帖全儒老秀才联合帖家、王家十几个鸿儒名绅到他家来上访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