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A01版:头版
第A01-1版:欢迎订阅2023年文化艺术报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时评
第A04版:地市
第A05版:书法艺术
第A06版:书法艺术
第A07版:龙首文苑
第A08版:龙首文苑
标题导航
“黄文弼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期待从两会传出更多“中国好声音”
刻意求工
第八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公布
“雷锋”登上邮票!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23年03月06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刻意求工
——马子和书法刻字艺术欣赏
马子和,汉族,笔名曲一,字鸣之,号三千堂主人,山东莘县人。
先后毕业于泰山学院美术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现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刻字委员会委员、聊城大学特聘教授。
荣膺山东省首届“齐鲁文化之星”“翰墨中国艺术名家”等殊荣。书刻作品多次在国际展、全国展、省展参展并获奖,被多家艺术机构和国内外友人收藏。
一带一路
色即是空
花间一壶酒
人民就是江山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名家点评
不知什么原因,一谈到马先生的书法艺术,那种对“艺术家”的羡慕和敬意就油然而生。细想起来,作为身边的书法家,之所以只有羡慕加敬意而没有常人的嫉妒和恨,是因为跟马先生相比我们没有“妒忌”的资格。这不仅因为马先生超然不羁的艺术悟性和创新理念、永不言悔的执意坚守和甘于寂寞,还因为他对美术学的深入学习、对“现代书法”的长期研究、对书法源头的涉猎探寻,都是“单纯”的书法家所难以望其项背的。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对书法艺术来讲,“形似”不是它的立艺之本。书写结果与经典作品的相似性是书法临摹的必然要求,是艺术发展的必经之路,但“不似之似”才是书法艺术的境界和归宿。所以,书法一旦走进“美术化”和“相似性”的谷地,其生命就意味着将要走向灭亡。基于上述认识,马先生的书法创作总是贯穿着极强的“全局”意识,从章法上追求大境界,在形式上创造高格调,绝不因为追求局部的完美而扰乱了全局和主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因为他胸有丘壑、心有灵犀,才使得他的书法创作总是成竹在胸、如鱼得水。我们看他的每一幅书法作品,无论大幅巨制还是尺幅小品,总会根据文字之意选择不同的书体,赋予其全新的形式,绝不雷同。书法所独有的“一字见心”的艺术魅力在他的作品里得到了极好的诠释。
然而,真正的艺术家,最令人敬佩的往往是其人性气质和艺术品格。马子和先生现为聊城大学特聘教授,从事美术学院的书法刻字教学与研究工作。早在三十年前,他从教莘县师范时常说:“做人须实在,但从艺不能老实;做人要入俗,但艺术不能有俗气。”“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别人的有色眼镜。”马先生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性情率真、耿直,爱憎分明,其作品则是特立独行、卓然不群。正因如此,马先生的作品常常让人产生莫名的感动。笔者深信,马先生凭其聪慧、博学与笃定,一定会在书法、刻字艺术的园地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徐光普 中书协会员、著名艺术评论家)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人人网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