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是融文学、美术、表演、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于一炉的综合艺术。作为戏剧艺术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常春多年来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戏剧艺术的创新发展。
2006年9月至今,常春一直任教于东华大学,担任该校表演系戏剧影视表演和艺术教育中心专职教师。
常春是一位典型的高学历人才,具备扎实的学术功底。2012年,他取得了上海戏剧学院的戏剧戏曲学专业的博士学位。据了解,上海戏剧学院是中国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而且是世界戏剧院校联盟、ITI/UNESCO国际表演艺术高等院校联盟成员。自2013年开始,常春在该校担任导演、表演专业和研究生兼职教师。
从事艺术教育的同时,常春一直坚持开展戏剧艺术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中国的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并主持写作和出版了多本书籍,为同行业人士研究戏剧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学习资料。其撰写的论文《“北焦南黄”导演艺术风格比较论》荣获全国行业大奖——“田汉戏剧奖”二等奖。近年来,常春参与多个国家级的研究课题,并成功结题。相关研究课题的理论成果都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话剧导演史论》的研发成果《中国话剧导演史论——民族演剧体系的实践与理论探索》,填补了中国话剧导演史研究的空白,而且能够更准确、深刻、清晰地显示中国话剧百年演剧实践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对当前戏剧艺术实践具有宝贵的借鉴和启发价值。
又如原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戏剧游戏训练理论与实践体系研究》,第一次在我国的学术领域,系统地分析了戏剧游戏作为一种演员训练方法的理论基础,总结了其应用原则,介绍了其操作方式。常春参与的这两项研发成果都填补了业内空白,具有重大创新价值,对中国戏剧艺术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凭借深厚的艺术修养,常春作为导演参与创作的多个戏剧艺术作品也在全国多地上演:2016年在上海大剧院演出的英国剧作家雷·库尼当代戏剧名作《飞来横财》、2017在上海大剧院演出的彼得·谢弗名作《上帝的宠儿》、2019在端钧剧场演出的德国戏剧巨匠布莱希特经典剧作《第三帝国的恐惧与灾难》等。
这些戏剧普遍受到同行专家的热烈好评:“简朴而强烈的形式感是创作想象力的激情挥洒!”“看到了对戏剧严肃诚恳的态度,用黑色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布莱希特对于残酷无情的社会主题与人性中发人深省又锋利的呐喊。”“在他(常春导演)的执导下,运用现实主义加表现主义的手法,相当干净,极具震撼力……铺垫、陪衬特别是渲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非常杰出的老师,更是一位相当出色的导演。”……
多年来,常春坚持守正而不忘创新,既对传统的戏剧艺术进行解读,又融入了新的研究观点。他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深厚的艺术修养、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优秀的实践成果,在戏剧艺术的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领域辛勤耕耘,同时不忘通过课堂与言传身教促进中国戏剧事业的薪火相传,对领航戏剧艺术发展、推动中国戏剧艺术的传承和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