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04日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王潇:
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开幕式现场(西安站)

    王潇馆长陪同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陈梦榆观看展览

    展览现场

    “我的延安”展览公共教育活动现场

    展览海报

  为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主办的“我的延安——全国主题性美术作品展”于2023年1月17日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263位艺术家的409件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主题美术作品及文献、视频分区域、全方位展示,采用“展览+公教”“线上+线下”和专题片的形式,进一步增强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全面呈现延安的精神风貌,为开启新征程、奋进新时代汇聚精神力量。
  如此主题鲜明的红色展览,首展于2022年9月24日在圣地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出,展览受到观众热捧,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春节期间这个主题展览回到古城西安,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更加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延安这块土地,有着辉煌的革命历史,产生了伟大的美术作品。我们策划这次主题展览,就是为了学习回顾党的历史,继承发扬革命传统,表现延安,弘扬延安革命精神。”在接受文化艺术报记者专访时,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王潇这样说。
  “延安,是地域名称更是精神标志。它是后方也是前线,是革命队伍的根据地也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摇篮也是炼炉,使我们成长更使我们坚强。党中央在延安13年,这里物质贫穷和精神富饶同在,先进思想和落后面貌共存。这是一片明亮而朴厚的天地,在困难的日子里有笑容和鲜花的地方,是产生梦想和动力的地方。这里集聚英才,成为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出发点。”王潇在前言中写道。
  红色文化是陕西的一大文化资源。此次“我的延安”红色主题展览分为三个单元,分别是“红星照耀”“华彩再现”“光辉时代”。
  红星照耀单元,36位老一辈艺术家表现延安主题的59件美术作品及文献资料,分为两个板块:一个板块是用文字和图片记录讲述了1937年—1945年间延安鲁艺的美术活动和事件;另一板块主要表现的是延安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美术作品是1949年以后成长起来的优秀艺术家创作的,他们用直观的艺术手法重现了当年的历史史实与精彩瞬间。
  “第一单元我们征集了很多老‘鲁艺’时期的版画作品。为了更全面地展示延安当年的风貌,让大众了解那段革命历史和经典美术作品,我们不遗余力从兄弟美术馆借来馆藏相关文献资料和版画作品,在延安首展的时候,我们还展出了很多当年老‘鲁艺’艺术家的木刻工具及革命战争时期的实物进行映衬……”为了办好这次主题展览,王潇馆长带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的工作团队克服疫情带来的不便,多方联系远赴省外征集作品,只为了办好这次展览。
  艺术家更多地表现新时代的精神风貌,表现这个时代人民的精神和党的丰功伟绩,是责任所在。为人民大众服务,弘扬主旋律,在新时代大主题下如何创作好的美术作品?“我的延安”主题展览给出了完美答案。
  华彩再现单元,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在2022年6月邀请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位艺术家,开启红色之旅、寻访红色故事、重温红色记忆,重走了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宝塔山,到了子长、吴起、志丹、洛川等地参观革命旧址,探寻先辈的足迹,接受延安精神的洗礼,体悟蕴含其中的革命情怀,从中感悟延安精神内涵和时代意义。艺术家们写生和创作了165件作品,生动地表现了延安革命建设和发展成就,用时代的绘画语言续写了延安鲁艺时期文艺事业的“华彩”篇章。
  “我们在延安写生的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革命旧址的工作人员会仿照当年的历史场景,给我们讲述发生在那个年代的延安故事。特别是去子长、吴起农村采风写生的时候,当地村民自发为我们展现秧歌、民歌等民俗表演……每每想起那时的场景,心情总是止不住地激动,老百姓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谛,新时代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和革命先辈在陕北这片热土上用鲜血换来的。文艺要为人民服务,老百姓如此支持,更加增强了我们采风写生的热情和创作激情,也增强了我们办好红色主题展览的信心。”王潇感慨道。
  光辉时代单元,在全国范围内特邀、征集了“延安革命题材和表现新时期延安风貌”主题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多样艺术形态的优秀美术作品185件。这是此次展览体量最大的单元,参与艺术家187人。他们来自全国多个省份,都是对延安及陕北地区有深度体验和感受的优秀艺术家。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在新时代党的文艺路线的引领下,体现了“艺术为人民”的思想方针和道路方向,表现了新时期延安人民的精神风貌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们用手中的画笔,讴歌这个光辉的时代,用绚烂的色彩和丰富的笔法,共绘新时代的壮丽画卷。
  “那是桥,就是一座桥……”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的展览现场,8岁男孩陈浩正指着一幅油画给爸爸讲解。虽然只有8岁,小陈浩却已学习绘画5年时间,得知省美博有红色主题美术展览,父母就带着他来到现场。“一方面想让孩子感受一下红色文化,从画里学习历史,牢记历史,将来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另一方面也是想让他在各大艺术家的作品中汲取营养,提升绘画水平。”陈先生如是说。
  展览现场,像陈浩一家的参观者还有很多。小朋友们驻足画作前认真欣赏着,家长们举着手机“咔咔咔”地拍下一幅幅作品,还有很多美术爱好者在观看了某幅作品后会和同伴相互交流感受……
  展望新的一年,王潇表示,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除了常规动作外,还会有一些创新性的思路和举措,特别是要担负起社会责任,举办更好的展览并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教育,从少儿到成年,从讲座到实体培训,为陕西美术事业孕育更多的接班人。
  “未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为谱写陕西文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力量!”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