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两会期间,来自32个界别的500多名省政协委员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认真履行职责,就文物保护、民族音乐传承、艺术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声音吧!
陕西省政协委员吴晓军:
统筹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加强活化与利用
陕西省政协委员吴晓军建议,一是统筹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加强活化与利用,在文物保护中挖掘文化产业的属性与价值,促进文旅融合、文化科技融合,盘活资源;二是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中加大指导与支持,争取更多高层次的实验室布局,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培育与建设,聚集省内优势科研力量,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在空天动力、先进制造等领域形成国家最高水平的创新高地。
陕西省政协委员孙周勇:
提高全民对考古工作的认识让考古回归科学性
近期开通的西安市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两处古井遗址吸引着往来乘客的注意力。在地铁里还能看文物,网友调侃西安的地铁真的是考古队修的。针对考古行业人员少、工作压力大、考古工作往往被视为工程建设等问题,陕西省政协委员孙周勇建议,提高全民对考古工作的认识,让考古回归科学性,保证考古工作的纯洁性。
陕西省政协委员尚飞鸰:
在提案报告中把地方音乐保护和非遗保护体现出来
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研究其文化特色,是对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维护,有助于强化民族文化“品牌”意识。针对陕西民族音乐传承和保护,陕西省政协委员尚飞鸰建议,在提案报告中应把地方音乐保护和非遗保护体现出来。
陕西省政协委员刘妮、沙莎、樊艺凤:
举办黄河大合唱音乐节设立民族音乐节
陕西省政协委员刘妮表示,要加强顶层设计,弘扬延安精神,倡导全民歌咏,举办黄河大合唱国际音乐节,讲好中国故事,提振中国精神。陕西省政协委员沙莎、樊艺凤一致认为,要重视“陕西音乐”传承和发展;设立民族音乐节,振兴本土音乐文化;成立省级琴筝艺术发展中心,举办两年一届的琴筝艺术节;解决文艺工作者待遇问题。
陕西省政协委员侯红琴:
加大传统戏曲艺术人才培养力度
陕西省政协委员侯红琴建议,要出台有力政策,支持和引导艺术学校等教育机构加大传统戏曲艺术人才培养力度。从政府层面建立传统戏曲艺术人才“产学研”和就业保障体系,搭建学校和戏曲院团在人才培养教育和使用方面的桥梁,因地制宜推进校团合作建设。为戏曲院团设立艺术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培养更多优秀青年编剧、导演、舞美、作曲、表演等艺术人才,鼓励支持院团积极引进优秀艺术人才。
陕西省政协委员陈海燕:
设立陕西杂技学校长远解决人才问题
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杂技也面临很多问题,陕西省政协委员陈海燕提到,当前杂技人员工资偏低,无学籍,留不住人才,建议设立陕西杂技学校,建设杂技基地,长远解决人才问题。
陕西省政协委员常伟:
共建黄河文化公共品牌
陕西省政协委员常伟表示,文旅实际工作中存在“三有三缺”现象:有黄河文化,缺想象空间;有旅游观光,缺消费场景;有历史故事,缺体验内容。建议:一是共建黄河文化公共品牌;二是创新黄河一体的协调机制;三是以建设黄河文化公园为契机,瞄准黄河文旅的突破方向;四是打造黄河最美弘扬平台;五是加大政策支持,调动一线文保员工作积极性。
陕西省政协委员刘玲:
强化乡村文化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和机制建设
对于相关机制的完善可以进一步推行各项工作规范化,对此陕西省政协委员刘玲在强化乡村文化建设方面也提出,要加强组织领导和机制建设,提升建设宜居和美乡村的内生动力,组织各类“最美”评比,表彰优秀人物;坚持抵制陈规陋习,推动新民风,采取积分兑换等方式进行鼓励。
陕西省政协委员张涛:
打造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陕西省政协委员张涛表示,“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曲江池遗址公园等历史遗迹众多,历史文化资源富集,这些都是关中平原城市群最具特色的优势资源。如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把关中平原城市群打造成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是我关注的重点。”他建议,以国家中心城市西安为龙头,以城际轨道交通为支撑,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陕西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全面整合,形成中心城市引领、节点城市呼应的文旅产业格局。深入挖掘古都文化,加快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打造汉文化深度体验项目,同时有步骤地推动西安城墙内城市更新建设,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休闲设施,建设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都市慢生活体验区。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助力陕西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人文交流基地,构筑内陆地区独具特色的国际贸易通道。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魏韬 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