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13日
代表委员为加快陕西文化发展“出实招”
  日前,陕西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协陕西省十三届一次会议正在进行中,代表委员在两会上纷纷建言献策,就如何促进陕西文化发展、讲好陕西故事,从关注“非遗”保护传承、强调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呼吁加快建设长安画派美术馆、加快陕西省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出实招”。
  陕西省人大代表武燕:
  加强人才培养 让非遗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联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
  作为一名剪纸非遗传承人,从事剪纸行业30多年来,陕西省人大代表、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武燕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这些年,武燕不仅创立了民间文化传承发展企业,还经常免费为农村妇女传授剪纸技术,组织开展公益剪纸培训,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带动了一批批剪纸爱好者增收致富。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关键在人。”武燕建议,“应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保护,努力发掘人才,不断培育、壮大非遗传承人才队伍。第一,加强对青少年的非遗教育,持续开展非遗课程进校园等活动,营造非遗保护良好氛围。第二,推进职业传承,打通非遗技艺传承与学校教育的通道,设立非遗技艺就业保护机构,解决传承人和专业人才的就业问题。加快开发专业教材,推进非遗传承规范化、标准化。第三,通过资源整合,使非遗产业形成新的、富有活力的产业链条,提高传承人的创新、经营能力,激励非遗传承人开发更多文创产品。”
  陕西省人大代表海朋菊:
  加大对历史文化名镇预防性保护
  1月11日,陕西省人大代表、旬阳市蜀河镇蜀河社区副主任海朋菊说,建议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加强预防性保护、日常保养和保护修缮,抢救性加固修缮古民居,消除安全隐患。
  旬阳市蜀河镇地处蜀河汉江两水交汇处,有挂牌保护的省保单位5个、县保单位9个、古民居102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2014年被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获命名以来,安康市及旬阳市统筹资金项目,保护传承名镇的格局形态、建筑风貌和特色民俗。
  海朋菊代表建议,可结合近期陕西省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若干措施》,出台政策,对非农户农房和老旧小区的城镇居民所属民居,制定具体的安全住房修缮补助政策,建立以奖代补、修缮补助等机制,加大历史文化保护项目与其他项目组合投入。
  陕西省政协委员郭线庐:
  树立陕西文化旗帜 加快建设长安画派美术馆
  长安画派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绘画流派之一,凭着“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主张,成为陕西一面鲜明的文化旗帜。
  近年来,陕西省政协委员、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郭线庐在实地调研、收集历史资料基础上,为传承发展长安画派积极探索,而令郭线庐难以释怀的是,长安画派至今没有专门研究、收藏、展示艺术作品的官方机构或场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长安画派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发展。
  “没有官方机构或场馆,一方面造成了作品大量流失,大批长安画派的美术作品和明清时期的古画无处珍藏,另一方面难以凝聚创作队伍,导致长安画派文化品牌影响力逐渐弱化。”郭线庐说,长安画派美术馆的立项建立,对于彰显长安画派的历史地位、现实价值以及提升长安画派文化品牌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长安画派”品牌建设是省委、省政府重点关注的文化工作内容,也是陕西省“十四五”规划提出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陕西省委宣传部与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印发《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长安画派”等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陕西省“十四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分工方案》,明确提出推进长安画派美术馆建设。
  在今年陕西省两会上,郭线庐委员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快建设长安画派美术馆》的提案,呼吁加快推进长安画派美术馆的立项建设。
  “长安画派美术馆建成后,将拥有展览、收藏、理论研究及公共服务等多项功能,努力构建完善、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郭线庐对此深感期待。
  陕西省政协委员鲍锋:
  加快陕西省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事不宜迟
  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强化文物资源管理、文物安全工作,全面加强文物科技创新,建设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加强文物资源大数据应用,把文物资源空间信息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文物资源大省,文物古迹数量多、分布广、等级高、价值大。所以,加快我省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事不宜迟。”陕西省政协委员、西安文理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鲍锋说。
  鲍锋了解到,2023年1月,国家文物局将筹备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计划用3至4年时间,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情况,建立国家不可移动文物总目录,为系统摸清我国文物资源家底、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在调研中,鲍锋了解到,目前,我省在文物保护方面仍存在文物活化利用与创新力度不足的问题。为此,在今年省两会上,他向大会提交了《关于陕西省加快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的建议》的提案。
  鲍锋建议,应统筹管理全省文化遗产资源,把文物保护范围、地下文物埋藏区范围和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地理空间信息、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中的应用,加快推进急需技术攻关和应用,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复原大遗址历史空间场景。同时,加强红色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依托数字化技术保护和利用好红色文化遗产,推进我省红色遗产资源大数据库建设,传承红色基因、延续国家记忆。
   据《陕西日报》、陕西政协网、
  《各界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