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06日
西咸新区渭城街道: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为人民美好生活赋能
    渭城街道龚西村乡村大舞台重阳节文化活动

  “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我们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群众的文化需求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够让文化惠民走深走实?结果证明,我们的探索方向是对的。”西咸新区渭城街道办事处文化站站长陈铁军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2022年9月,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第二批35个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乡镇(街道)中,西安市共有4个街道入选,西咸新区渭城街道位列其中,它也是此次西咸新区唯一入选的示范乡镇(街道)。
  近年来,在西咸新区宣传文旅局的安排部署下,渭城街道以建设和打造高质量的品牌文化活动为抓手,全面完成了辖区8个村5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和丰富辖区群众文化需求,进一步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文基础。
  完善硬件设施 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隆冬时节,渭城街道龚西村村委会门前广场上的乡村大舞台被收拾得干干净净。自建成以来,这个村子的大小节日、村里表彰先进的活动都在此举办。这几年,渭城街道陆续投资17万余元完成了龚西村文化大舞台建设,并配套了灯光、音响等相关设施。有时这个乡村大舞台有演出活动时,周围村子的村民也挤来观看,能容纳百余人的广场热闹非凡。
  “在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诉求越来越明显。当时我们就考虑,把舞台交给群众试一试。”渭城街道办事处文化站站长陈铁军说。在随后“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探索中,龚西村逐渐组建了自己的文化队伍,两支百人广场舞队伍、一支30余人的锣鼓队和一支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队。
  近年来,渭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新模式,聚焦共建共享。希望通过共建,让文化特色“显”出来;通过共享,让文化阵地“大”起来。用吸纳、借力、整合的形式,活用社会资源,使其成为壮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力量。
  “我们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建设,联系辖区中石油华北第三普查大队东生活区共建共享文化服务中心,每周一至周五定期向辖区群众免费开放。这个中心是2009年建成投入使用的,总面积3100余平方米,标准羽毛球场地11个,含休息室、更衣室、洗澡间,室内乒乓球桌6个,还有舞蹈室、多功能培训室、棋牌室、图书室等。”据陈铁军介绍,截至目前,渭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根据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和实际情况、群众需求,着重突出亮点和特色投资270余万元,依据辖区标准对8个村、5个社区进行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使之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有力支撑。
  为确保辖区文化工作有力有序开展,渭城街道为1个文化站、8个行政村、5个社区均配备了兼专职文化干部,目前街道综合文化站配备站长1名、文化干部3名,各村(社区)共有专、兼职文化工作人员24名,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文化素质高的文化工作队伍,形成人员分工明确、层层有人抓的工作体系。
  组建群艺团体 擦亮幸福渭城“底色”
  一直以来,渭城街道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为了进一步发挥群众自发组织的力量,渭城街道组建了广场舞协会、书画协会、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队、锣鼓队、自乐班等13支渭城街道文化艺术团队,每个团队在街道文化站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组织开展广场舞、书画等10余场次各类文化培训,培训人员500余人次,打造了广场舞和书画等两个文化品牌。
  2016年,渭城街道成立广场舞协会,经过每年举办的广场舞大赛,让更多的爱好者加入到广场舞队伍。截至目前,渭城街道办辖区共有广场舞队伍31支,队员1200余人。广场舞已成为渭城街道群众最喜爱、参与人数最多的文化活动,先后承担西咸新区、西安市十四运秦汉分会场、建党100周年等大型庆祝活动的演出任务,得到各级组委会高度肯定和认可。
  除此之外,渭城街道书画人才济济,街道办于2016年应群众的需求,牵头成立“渭城街道博轩”书画协会,一次性吸纳会员43人,其中27人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画协会自成立起,就自觉承担着辖区3所小学兴趣班义务书法代课任务,让群众享受文化娱乐的同时,又深入参与到辖区的文化建设中,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依托品牌活动 让群众在文化生活中当主角、唱大戏
  为人民群众提供内容丰富、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是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渭城街道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依托“我们的节日”等重大节庆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每年中秋节举办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优良好家风”孝子、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公婆表彰晚会等活动,已成为推动辖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有力平台。
  文化成果要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经过连续8年的探索和实践,渭城街道逐渐形成了群众非常喜欢的文化品牌。“我们的书画协会每年春节开展的‘迎新春书画下乡’活动是群众最喜爱的活动之一,至今已经开展迎新春书画下乡活动近百场,累计为辖区群众送出春联、书画作品10万余幅。”一直提倡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不断创新形式、调动群众积极性的陈铁军自豪地表示,2021年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渭城街道博轩”书画协会开展献礼100周年主题书画展。这次展览共展出书画作品320余幅,近千名群众走进展馆参观,成为繁荣群众文化的又一典型示范。
  除此之外,由秦汉新城党委宣传部、渭城街道主办,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陕西省戏曲频道协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在渭城系列活动——秦腔大赛,在渭城街道渭城湾村举办,得到广大群众一致好评。
  为了引导群众在文化生活中当主角、唱大戏,渭城街道连续举办六届广场舞大赛,每年吸引千余人规模的群众艺术团队积极响应参加。优美的民族舞、青春的健美操、整齐的扇舞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场视觉盛宴,欢快的舞姿,蓬勃向上的精气神,展示了新时期中老年人的魅力和风采。陈铁军表示:“我们为参与演出的群众设立专项奖励,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这项主题大赛逐渐成为我们渭城街道的品牌文化活动。”
  深挖乡土底蕴让文化浸润在老百姓的心坎里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源头活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而乡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是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基础。“近年来国家不断提出文化自信,强调文化的引领作用。我们在基层干工作,感触最深的是文化在各领域工作中强大而无形的推动作用。真正把它激发出来的时候,各项工作都好开展。”陈铁军说。
  近年来,西咸新区为了提高辖区村民整体文明素养,大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工作。渭城街道积极响应,以乡村大舞台为平台将村民组织起来,把文化表演与文明教育相结合,让文化浸润在老百姓的心坎里。
  元旦前夕,记者来到渭城街道龚西村。走进村委会大厅,墙上张贴的村风村训标语牌便映入眼帘。该村党支部书记尹昭飞说:“2016年起,我们村就积极参加‘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工作,龚西村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先进村,全村385户中,有290户陆续被表彰为‘十星级文明户’。村民之间、邻里之间已经形成互学互比的氛围,村民素质、村风村貌得到很大提升。”
  近年来,渭城街道不断深入挖掘辖区文化资源,致力于用文化讲好渭城故事。2020年6月,渭城街道首座村史馆在渭城湾村建成开馆。千年前,诗人王维送友人出关,在此地写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广为传颂。千年后,渭城湾村将对历史的追思凝望与未来的希冀展望融入一座村史馆。在全方位介绍村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发展面貌的同时,也将村民不断丰富的文化活动剪影和幸福生活的图景在这里展示。
  “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我们要始终把群众文化需求放在重要位置。这两年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随后我们打算让每个村根据实际情况,组建一支村民文化团体,可以有锣鼓队、秦腔团,跳舞的、唱歌的、写书法的、画国画的……每个村有自己的特色,盘活这些文化资源,让群众为群众表演,让我们的群众艺术团体锻炼出专业的演出水平,那我们的文化就真正在群众中生根发芽了。”陈铁军说,下一步渭城街道办事处将不断发扬渭城文化品牌影响,积极策划开展群众喜欢的文化活动,为经济社会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底蕴。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