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 12月27日上午,为引导网络微短剧规范有序发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指出,近年来,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网络微短剧,因其制作成本低、内容轻量化、传播分众化等特征,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艺术形式、业务模式、传播方式的新兴网络文艺样态。但是,一种新兴的“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利用技术手段脱离监管,发展快、势头猛、不规范、问题多,形成对主流作品“劣币驱逐良币”的挤出效应,对网络传播秩序造成冲击。
对于种种脱离监管的网络微短剧问题,《通知》中给了两大措施,10条规范建议。首先将会聚焦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调低下、审美恶俗等内容的“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进行专项整治,尤其是对“小程序”接入和分发的重点网络视听平台自查自纠、立行立改。
其次,《通知》表明将对包括“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在内的微短剧服务主体实行一体化管理,开办主体应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网上传播的包括“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在内的所有微短剧,须通过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内容审查并取得《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或按照网络剧片管理的有关规定完成网络视听节目备案。
《通知》为各个平台的网络微短剧创作者指明了未来创作的方向,首先是坚持“内容为王”,壮大正能量供给体系,加大精品扶持力度,鼓励创作更多激励青少年的人物和故事,对于优秀的微短剧给予算法等方面的支持。
再者,《通知》也就当前网络微短剧存在的“内容重复、创作题材失衡”问题给出了指导意见,要求“突出结构管理”,按照“丰富题材、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压缩数量”的思路,统筹考虑各类网络视听节目在各平台和全平台所占比例和呈现形式,坚决防止问题作品上线,避免同类题材内容扎堆,以此提升微短剧的质量和微短剧节目的美誉。在微短剧内容题材上,严防历史虚无主义的创作倾向,严防节目“低级红”、“高级黑”问题。深入落实深化文娱领域综合治理的要求,持续整治追星炒星、过度娱乐化、畸形审美、违法失德艺人、炫富拜金、浮躁悬浮等问题。
今年11月底,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短工委、青工委联合发布的《短剧产业、问题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中指出2022年1-9月间短剧备案已达2792部,64192集,接近于2021年的两倍,网络微短剧在2022年的影视剧创作中无疑是扶摇直上、风头正劲。在今年12月初,抖音、快手、微信等多平台也相继发布了对网络微短剧的制作规范,以厘清微短剧市场中存在的诸多乱象。对微短剧创作内容的管理和升级或许能够扭转观众对于网络微短剧粗制滥造的旧有印象,并为市场输入一波有活力的、有新意的微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