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A01版:头版
第A01-1版:欢迎订阅2023年文化艺术报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时评 资讯
第A04版:地市
第T01版:国画周刊
第T02版:国画周刊·画坛之星
第T03版:国画周刊·画坛之星
第T04版:国画周刊·画坛快讯
标题导航
四十年扶犁回望 《沈荣华画集》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评论摘选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10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评论摘选
沈荣华,1962年出生,浙江省海宁市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毕业。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二级岗位,陕西国画院专职画家、长安画派研究室主任,陕西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专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享受陕西省政府特殊津贴。出版有《沈荣华山水画集》《沈荣华作品集》《沈荣华画集》等。绘画作品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
沈荣华 《当年红军会照金》 纸本设色 200cm×196cm
沈荣华 《苍山之秋》 纸本设色 68cm×66cm
沈荣华 《山涧》 纸本设色 68cm×66cm
沈荣华 《傍水人家》 纸本设色 68cm×60cm
沈荣华 《近黄昏》 纸本设色 68cm×66cm
沈荣华 《黄河岸边是我家》 纸本设色 180cm×97cm
沈荣华 《洛川秋色》 纸本设色 180cm×600cm
本来中国画就有写实和写意的两条途径,有唯美、唯情和唯性的不同追求,沈荣华的山水技兼两途,两途都有突出的成就。他的写实山水可用厚、深、灵三字来概括,其写意画则是美善俱佳,技巧一流,但并不空洞,在笔墨的恣肆变幻中,张扬着自己奋发向上、雄视当今画坛的气魄与自信。他的自信来自对传统山水技法的烂熟于心,更来自他正当盛年的艺术生命力对出新求变的渴望。艺术才能是需要岁月的积累的,艺术的成就和名望同样需要岁月的积累。我相信并祝福这位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才华已现的山水画家,成为未来陕西乃至中国画坛的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名标画史。
——摘自李星《技兼南北神凝中西——我眼中的沈荣华山水画》
沈荣华的山水,和乃师方济众先生一样,在黄土地山水画艺术群落中多少可视为一个异数。他们自觉不自觉地醉心于画秦岭和秦岭以南的翠山绿水,如《秦巴农丰》的繁茂和幽深,《终南晓翠》显示的“终南阴岭秀”那一个“秀”字。长途跋涉写生,不是长江(沈荣华),便是汉江(方济众在上世纪70年代的“文革”下放中,便有徒步汉江写生的佳话。方老另一位高足赵振川,也一样爱往汉江跑)。他们也画黄土高原,却总是少了一点干燥而多出一点湿润,少了一点苍莽而多出一点繁复,少了一点高原的孤寂缄默,而不由自主多出一点被绿色与曲线渲染出来的生机和活跃。这就是那种被称为“南人北相”的风格,是沈荣华的山水画在南北文化和审美追求的交汇中呈现出来的独有的特色。恰如他的名字“荣华”,早在生命的符号里便潜伏着一种“荣茂华润”的基因。南国的荣茂华润蛰伏于心间,随时和眼中的北国气象融为一体,在创作中或南体北用,或北体南用,或南北互动,笔落于宣纸,挥洒出丹青。这是画家骨子里的特质。
艺术家往往喜欢追求流派的聚合,以寻找文化认同和审美归属壮大自己,极可理解,却不可不防另一种倾向,那便是在地域风格的追求中过分重视横向的群体融入和纵向的历史溯源,以致忽视自我生命和艺术个性独特的,甚至是唯一的实现。说到底,趋同其实是艺术的大忌,求异才是创新的开端。由是我倒是很赞成黄土地上有一个或几个“南人北相”式的“沈荣华”。
——摘自肖云儒《南人北相沈荣华》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人人网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