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02日
一 位 陌 生 文 友 的 来 信 ( 小 小 说 )
○ 徐向林
  某日,我打开电子邮箱,收到一封陌生文友的来信。
  信不长,不妨照录如下:
  涂老师您好:我是您的忠实粉丝,您的大作我已全部拜读。深感您是鲁迅再世、屈原重生,未来的诺贝尔文学奖非您莫属。希望您能寄几本大作给我学习。
  邮件落款是“六六神通”,后面还留下收件地址。收件人也没用真名,还是“六六神通”。
  老实说,这封信让我赧颜,我估计很多作家看后都会赧颜。当然了,赧颜中也会穿插点儿某种莫名的兴奋。谁说不会呢?
  我想给“六六神通”回信,也从书柜里翻出几本书准备寄给他。但信差不多写好时,我突然醒悟:我差点上当了!这家伙,不是说读过我所有的作品吗,怎么还向我要书?
  我改变了主意,不理他。
  又过了几天,“六六神通”又给我来信了,仍如第一封信简洁。
  “我知道老师您一定很忙,打扰到您,非常抱歉。我也喜欢文学创作,每当我写不下去快要放弃的时候,我知道老师您一定还在电脑前文思泉涌、健笔如飞,您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祝您创作丰收。您的时间太宝贵,勿回。”
  “六六神通”话已说到这个份上了,其实我的时间哪有他想像的那么宝贵。他让我“勿回”,我想了想,还是给他回了。大意是鼓励他继续写下去,板凳坐上十年冷,总有一天梦想会开花。
  也许我的“心灵鸡汤”起了效果,未过几日,“六六神通”呼啦啦给我发来了一大堆文稿,言辞恳切地让我“斧正”。
  我翻看了他发来的文稿,怎么说呢,绝大多数文稿就像一个不爱写作文的中学生,突然被老师强逼着写的感觉,文章很凌乱,没有起承转合不说,里面错别字连篇,许多语句还不通顺。
  既然领受了“斧正”之命,那就尽点责任呗。
  我挑了两篇稍微像样的文章说了几句,我的情商还算可以的,我牢记着欲挑出三个毛病,必先讲出三个优点的文学批评原则,就那么随口说了几句。
  不想,邮件发出去后,“六六神通”好久没回信。
  大概过了两三个月吧,也就是我差不多忘了这件事的时候,“六六神通”突然又给我发来邮件,口气不太好:“你前半部分的话我认可,后半部分的话我无法认同,什么是主题思想,什么是故事架构,什么是语言风格,我想你可能还没搞明白吧!”
  诸位看到了吧,这封来信,首先是“老师”的称呼没有了,“您”也换成了“你”。这都是我口无遮拦惹的祸,看来沉默似金,这话一点没错。算了,我保持沉默吧,我没给“六六神通”回信。
  大约又过了两个多月,“六六神通”给我来了第五封信,开门见山地提出要求:我写的××大作,可以发××名刊,你帮我推发表吧。我看到你在上面发过稿,跟他们编辑的关系一定不错,我怕编辑看走眼,遗珠漏玉,所以请你推荐。发表后请他们寄五本样刊给我。
  晕,这是命令吗?虽然心情很不爽,但我还是硬着头皮看了他发来的作品。我的记忆力应该没出错,他发来的几个作品,还是请我“斧正”的那几篇,里面的错别字都没改。
  这样的人,我当然不情愿再打交道,我直接回复:“我不是编辑,我不能推荐发表。你直接寄过去吧。祝你成功。”
  我觉得我的话已经说得很明朗了。果然,“六六神通”好久没来信。
  岂料,三个月后,我又收到他的邮件:“我的签名售书会九月十八日在伊伊地
  伊伊书店举 行 ,同场举办文学讲座,请你前来参加。”
  我没回邮件。
  但在九月十八日那天,我恰好出差到“六六神通”所在的那个城市,好奇心使然,我特地找到那家民营书店,书店外面悬挂着一条横幅,“著名作家六六神通签名售书会”赫然入目。一张铺着绿色桌布的长条桌后面的中间位置,坐着一个看上去四十多岁戴着眼镜的小胖子,圆乎乎的脑袋上没几根毛发。台桌左右两边堆放着两堆书,约有二百本左右吧。
  右边一堆书的前方摆放着一个易拉宝海报,我竟然在海报上看到了我的名字——作家涂放。我凑过去看,我名下有一行字,是对“六六神通”的作品评论,正是我“斧正”他作品时说的几句话,当然海报截取的是前面一段褒扬的话,后面一段没有了。
  海报上还有另外几个作家的名字,他们的名字我都熟悉。
  现场没几个人。我走过去翻了翻“六六神通”出的书,果不其然,书中收录的还是他发给我“斧正”的那些作品。
  眼镜男见我翻书,很兴奋地站起身子道:“买一本,我给你签名。”
  我笑着摇摇头,放下书。就在我转身离开时,他还在后面招呼着我:
  “签名,我给你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