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三帆中学写给学生的公开信,在网上火了。据报道,因为疫情,该校有学生被集中隔离或居家学习,考虑到有的孩子可能有担忧恐慌情绪,校方给学生致信《努力面对每一场大风》,引导和鼓励学生正视疫情、正视人生,饱含温度的语言尽显对学生的爱护。有网友看罢“在地铁上流泪”;有网友表示,这是写给孩子们的,也是写给我们每一个成年人的。
“如果被确诊,这并不是你的错”、“即使狂风大作,也要努力不被吹倒;如果暂时被吹倒了,也没有关系”……这篇公开信妙语连珠,网友评价这才是跟学生对话的最好方式:方式得体,内容走心。校方不仅想到了孩子们可能存在恐慌情绪,还通过清晰的逻辑和温暖的文字说明了为什么要正视疫情、如何正视疫情,以及面对变故该如何自处。娓娓道来,循循善诱,让学生从中感受老师与他们在一起的力量,明白就算居家也是一个正代表人类与病毒战斗的英雄,完成了一场堪称典范的教育引导。
这封公开信之所以引发共鸣,是因为无意中也解答了当下很多成年人的困惑,为正确认知疫情和人生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指导。疫情暴发以来,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极大影响。不少地方也曾向市民发出公开信和告知书,令人遗憾的是,或专业术语太多,或公文味太浓,或措辞简单生硬,公众读罢难免有些隔阂甚至感到不舒服,引导效果自然打折扣。
对政府部门来说,固然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抗击疫情上,但和市民的沟通以及市民的心理建设,同样是一篇需要做好的大文章。三帆中学的公开信,更注重“向谁说”,而不是“谁来说”;没有“你必须如何”的生硬言辞,满是“我们应该怎样”的温暖而周到的体谅。被理解而不是被教育,被认可而不是被许可,或许正是这份公开信的魅力所在。
温度与信念在细节之中传递,用心理解他人的难处方能获得认可,“纸短情长”是公开信该有的态度。跟群众好好说话,说群众能听得懂的话,以能让群众走心的方式说,远比一句“希望公众理解支持配合”更有号召力和感染力。
作者:张悦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