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21日
书法有什么用
赵刚,号沖石,亦署乐游草堂,祖籍山东高密,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中国书法家协会西部书界新秀楷书研修班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2021新闻宣传班成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新闻宣传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职工书协副主席、长安书学院副院长。





  在当代社会背景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书法艺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或学习,或修身,或收藏,或提升格调等等。那么,书法艺术对于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到底有什么用呢?换句话说,书法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呢?本期我们围绕书法的功用这个话题展开讨论,除了承传文化外,还有哪些与你我息息相关的作用?

   薛鑫:文字的起始是用来记录生活的,渐渐地发展成为一门艺术,可以用来陶冶情操,可以展览、收藏、装饰环境、学校教育、考古及鉴定甚至在商业方面、哲学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这一门传统艺术?
   赵刚:我们要搞清楚书法的历史价值和书法的现实意义,从它的本质属性来理解才能更好地廓清它的概念。书法艺术,单说毛笔精神,就值得我们好好玩味。能屈能伸,能覆能起,能润能枯,能铺能收,千变万化归于毫发之间,如同你常说的太极精神。我们由此领悟人生,将受益终生。
  对于有些人来说,艺术是可有可无的事,它不是必须品,它属于“奢侈品”。当然,对于热衷于书法艺术的人们而言,书法是生命的一部分,如同音乐家不能少了音乐,舞蹈家不能没有舞蹈一样。

  薛鑫:有人曾总结,人一生要过五个关:第一关,金钱关。养家糊口是活下去的基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第二关,名誉关。人总想着成名成才、名列前茅、名满天下、名垂青史。第三关,感情关。名利都有以后,容易被爱情、亲情、友情所困。第四关,信仰关。追求知识,探求未知,从认识到相信再到景仰是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第五关,艺术关。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自我品位的提升,自然会产生对艺术、对美的追求。一个成熟的、成功的人都会爱古董、爱字画。然而有太多的人被困在前三关走不出来,这类人或许很难有精力和能力来赏析艺术之美。
  一个人,如果他的精神思想出现问题时,以道德、宗教等方式进行引导;如果身体状况出现问题时,由医生来治疗;如果与社会之间产生问题时,应以法律来维护。书法做为一门艺术,通过对人类心灵的陶冶达到身心健康,有了精神享受,达到心理健康,进而提升道德品位,随着心灵境界的提高必然起到维护社会和谐的作用,因此说艺术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
  书法在承传文化方面的作用,首先是从实用出发的,比如记载历史。
   赵刚:关于艺术品的收藏,应该属于艺术欣赏或经营范畴,因为嗜好和经济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作为信息传播的工具,书法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其记事的功能属性非常强烈地存在着。我们见到的所有与文字符号有关的遗迹,都可以归为此功能,也因为这个功能,让我们的民族文化灿烂夺目煜煜生辉。同时,书法本身丰富着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借助书家笔墨让优秀文本锦上添花,可以达其性情、行其哀乐,比如因书法而产生的成语都有好几十个,如:龙飞凤舞、妙笔生花、入木三分、笔走龙蛇、蚕头雁尾、矫若惊龙、写经换鹅、力透纸背、铁画银钩、沉着痛快等等,不一而足。
  在发明电脑以前,书法作为文字的存在,用以记录生活,唐以前没有印刷术,人们传承文化都是用笔抄写。那时无论是公文、史书、信件、著作、笔记等等,都是人亲手书写。一手好字常常被反复收藏,视为传家宝。书法的实用性减少后,其纯艺术性更加突显出来,如今的书法作品时常布满展厅,是当代书法艺术集中交流的需要,深受大众的喜爱。

   薛鑫:除了展览和收藏,另外,书法在当下作为装饰品,深入我们的生活,许多地方屡见不鲜。尤其近些年,房舍趋向宽大明亮,居室内一件精美的书画作品会顿生雅气、文气。对于我们弘扬家风家训有着独到的艺术感染力和收藏价值。
  赵刚:兄一语道破书法艺术的第一生活化需求。字画收藏历来有之,比如汉代“陈遵所书尺牍,主人皆藏弆”“张芝片纸只字被人收集,后人更是宝贵其书”。梁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均大量收集“二王”书法,引起收藏热。唐代太平公主在“先天政变”失败后,其长子薛崇胤曾携王羲之真迹向玄宗之弟岐王李隆范求情,请求免罪。书法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华文化的特色,一些良言警句、座右铭常常以书法的形式出现在办公、会议、商场、街道以及家庭装饰方面,可见书法还是深入人心的,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薛鑫:我记得有许多院校以及好多书法家们,都针对书法文化、书法伦理、书法哲学、书法艺术等等一系列的概念深层次辩论探讨。其实书法家应该回归本源才能澄序彝化。
   赵刚:有段时间,艺术文化哲学类媒体,都分别展开过讨论,作为学习者,我曾经认真拜读过这方面的文章,觉得都很有意思。我是学新闻的,对于信息传播我理解得更多一些。学习书法,当走正道,当以古法表达合乎道统的技艺,通过对古代碑帖的反复临摹,达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如此训练出的人才,可以将传神的、无形的书法笔法灵动地再现出来。由书法而养成的文人风骨,在生活工作中,同样表现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变通畅达的情怀,由书法修养而完善了人格,培养了丰富的艺术实践能力,儒雅之气、文化情怀油然而生,这是对人生绝佳的修炼。

  薛鑫:大学院校开设了书法专业课,且又与国画一并确立为一级学科,这为书法艺术的教育培训、深入研究、拓展空间、长远发展等提升了规格标准,也会巩固其美学方面的地位。
   赵刚:书法开设学科,不仅保留了精神文化物种,也为长远发展提供了广阔而又深厚的平台规格基础,这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现,“要爱就大声唱出来”。我觉得,作为大学课程及提升学科是发展进步的需要,不然谁领正道?客观讲,在当今的高速信息时代,书法在我们身边几乎被边缘化,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书法艺术应当由专业院校等机构来引领,以确保其权威性、专业性、科学性。但在研究深度广度上学者们还是应当回归本源,不可故弄玄虚、画蛇添足。学科建设必须以服务时代、服务社会、追求艺术的真善美为旨归,不要扭曲了书法的本源和学术前途。

  薛鑫:在过去的一些年代里,书法标语随处可见,如今在一些商场门口有时还可以看到书法的影子。每到春节,书法的表现力可以说纵横人间,尤其书写春联,真是中国特色文化现象的有力彰显。
  赵刚:标语、春联、牌匾都是文字的表现形式,具有提醒、提示、影响人行为的作用,也有营造、渲染气氛的功效,与我们的声音口号作用一致,方式不同。用书法表达应该更接地气、更新切、更便于人们接受,同时也给人以更加亲切的感受。

  薛鑫:书法,特别是甲骨文在考古、史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一部书法史也是一部文化史。
  赵刚:太对了,比如甲骨四堂之一的董作宾先生就是通过破解甲骨文而将中华文明往前推了好几百年。从我们祖先创造了汉字以来,它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存在。考古方面也是以出土文字考察其字体变迁来鉴定其文明程度,以文字来考证当时的历史文化、时代背景。我们璀璨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书法在其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薛鑫:书法也为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安徽宣城的宣纸、安徽歙县的歙砚和墨、广东肇庆的端砚、江西文港镇的毛笔……都是因为一件产品带动了一座城市的经济。又比如北京的琉璃厂和潘家园、西安的书院门和大唐西市、义乌小商品批发城、山东青州、甘肃通渭……这些地方书画市场不但养活了许多艺术家和经营笔墨纸砚、字帖、文房用品的商家,还增加了当地 GDP。
  赵刚:书法艺术深入人心,在人们心目中,它有不可取代性,它的神妙,它的精神,它的价值取向,无不渗透着文化的力量,具有浓厚的文化代表性。由此衍生的文房四宝,以及字画装裱、字帖、碑拓、印章石料等等,甚至一些与之相关的当代文创产品,从生产到运输再到使用,都投入了相当多的人力、物力、财力,除了你说的以上这些国内知名的地区外,“文房四宝”在全国每个城市都有着很好的销量,养活了许多商家,以及文房用品直播、网购等,还带动了运输业,也解决了许多人的就业问题,假如没有了书法,你说会有多少人下岗?

   薛鑫:是的,有些问题是隐性的,不容易被人看到。其实,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其真正的作用在于养心,在于开发人的天赋、启迪人的性灵。生活中已经有许多人认识到练书法可以静心,可以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
  赵刚:书法的真正功用就在于养心,这下才谈到了点子上。书法的载体是汉字,我们祖先创造了神奇的汉字,“天雨粟,鬼夜哭。”其传神的功能本自心生,书为心画,即书写内心思想,心正则笔正,通过练字达到炼心、正心、静心、收心、修心、养心的良好效果。传授书法叫做口传心授,学习书法叫做心追手摹,创作书法叫做别出心裁,好的作品叫做赏心悦目……
  人之心,容易心猿意马、心不在焉、天马行空……人之心,又容易激动或消极。通过练习书法来修心是古代人们的高级智慧,这与儒家讲的知、止、定、静、安、虑、得高度暗合。当下人们已经认识到身心健康比身体健康更为重要,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所以养心比健体更重要。古人早已认识到了书法的重要性,甚至古人为了书法倾家荡产、丢了官职、丢了皇位、丢了性命的大有人在。试想,如果生活中没有了书法及其他艺术来滋养,那么工作的动力从哪里来?人生将失去多少精彩?书法可以修心岂虚言哉。

  薛鑫: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总是赏“心”悦“目”的,《黄帝内经》讲:目者心之使也。人们学习书法,通过临帖训练了眼睛,实则是在养心。人们常说十指连心,长期写字使手指形成的肌肉记忆,实则是在修心,最终达到眼明手快、心灵手巧、心手相合,有个流行的词叫“走心”。手与眼配合而达到修心的方法有很多,或许书法是最简捷、最高效、最实惠的方法。有的人在学习书法过程中由于达不到完美的高标准,于是刻意变化、肆意夸张,令人产生呕吐感,是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直达心灵,看到“丑行”或不好的东西时内心产生反感,甚至会感到恶心,因此称其为“丑书”一点也不过分,究其原由,皆因基本功力和文化理念出现偏差或不足所致。《清静经》云: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赵刚:随着历史的演变和人们审美规范的不同,呈现出了篆隶楷行草等多种形态。汉字本身个个神态形象不同、繁简不同,书写中就会有旋律。书法如同音乐一样有旋律、有节奏,比如古琴、洞箫等,演奏者在养心的同时也让听众大饱耳福。用毛笔书写,以毛锥的丰富变化,纵横牵掣,钩环盘纡,这种感受与音乐有同等效力。况且,汉字本身所传达的信息,再与书写的旋律结合,会外化于形、内化于心,自然修身养性。其实我们对于书法艺术的追求,如同其他艺术门类,都是精神享受,启迪智慧、愉悦心灵、丰富人生。由书法乃至艺术,由书法乃至价值观,其道深,其理端,其意义深远,值得深思。

   薛鑫:书法于我们,是在富足之后的精神层面,它是经典的艺术,是道的艺术,虽然人人理解不同却皆可受益。只要有人喜欢书法,拿起毛笔,殊途亦能同归。学习书法可以让我们学会哲学地生活,是辩证的统一,是精神的丰满,是美的享受,是艺术的人生。
  赵刚:近几年《文化艺术报》书法专刊在兄的主持下,宣传了大批优秀书法艺术工作者及其优秀作品,报纸的声誉和影响力进一步凸现,在此由衷希望《文化艺术报》越办越好,希望更多的人喜欢上书法,让这一文化瑰宝始终焕发蓬勃生机。

   薛鑫:《文化艺术报》只是做了应该做的,是职能使命担当,如同一家饭店,只有口味好才可以引来更多人光顾。也希望优秀艺术家踊跃投递作品,我们本着宣传正能量、弘扬艺术美的宗旨,努力广泛宣传优秀艺术家的艺术成就。
  让我们共同为书法的存在价值而呼吁,为广大书法艺术家提高艺术站位、秉持人格尊严而呼吁。
  这样的探讨很有意思,希望我们有机会继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