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09日
破获一起制贩毒案
○ 张小奇



    10月22日晚,吸毒人员“小瑶”(化名,下同)在西安南稍门附近出现。由于距王莽辖区较远且所里人手紧张,我立即带队对该线索进行跟进。因为线索提供者不能提供照片及具体住址,仅能描述该人员外貌信息,经过艰辛摸排守候,我们终于在次日凌晨于南稍门附近将“小瑶”成功抓获。其尿检结果呈阳性。在询问时“小瑶”对其吸食冰毒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但交代其吸食的毒品来源时语焉不详、言辞闪烁。见到这种情况,我和办案民警对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做通了她的思想工作,她表示不再隐瞒,愿意配合公安工作,承认冰毒是从一个QQ昵称为“黑牛”(化名,下同)的人手中购买的。
  询问中,我发现“黑牛”向“小瑶”提供毒品时曾在微信上询问吸食后感觉如何,加上“黑牛”曾要求“小瑶”帮助其贩卖毒品的请求,我分析“黑牛”极有可能存在制造毒品或者贩卖毒品的犯罪情况,并且其对“小瑶”已经落网的情况并不知情。我当即向所长汇报了案情,所长立即安排精干警力共同对“黑牛”进行抓捕。在我的精心组织下,“黑牛”于当晚落网。办案民警在搜查“黑牛”随身物品时发现“黑牛”吸食冰毒的工具一套、两盒白色透明塑料盒装的疑似冰毒结晶体物质和一袋透明塑料自封袋装颗粒物,经现场称量封存“黑牛”随身携带的疑似冰毒的物质,毛重总计83.10克。
  在将“黑牛”传唤至派出所进一步调查后,经检测,其尿检结果呈阳性,但是继续讯问其毒品来源时,“黑牛”守口如瓶、拒不配合。凭着多年的办案经验,我判断其冰毒来源蹊跷,遂详细检查了“黑牛”随身携带的手机,在两部手机中发现了大量仪器的照片和购买管制类化学物品的微信聊天记录,且“黑牛”系某理工类大学本科毕业,有较丰富的化学及计算机知识,这些发现进一步印证了我之前的判断:“黑牛”极有可能在自己制造冰毒并进行贩卖。
  针对此情况,我将此事向领导汇报后立即启动分局“325”工作机制,积极联系分局禁毒大队给予支持。经案情分析讨论,我们认为“黑牛”制造冰毒肯定有同伙,如果其失联时间太长,恐怕其同伙有所察觉而逃跑。因侦查条件有限,只能暂以讯问为突破口。审讯中,我发现“黑牛”父母均年老多病,且只有他一个儿子,我便以此作为突破口,展开心理攻势,经过几个小时的讯问,“黑牛”思想略微动摇,试探性地向我询问有关毒品案判刑的刑期,我则继续加强力度,从相关的法律到政策层面对他做了解读,通过一系列大量的思想工作,“黑牛”思想防线终于崩溃,交代了其伙同张某、马某在租住的单元房里,自2018年5月初开始制造并贩卖冰毒的犯罪事实。
  审讯工作的巨大突破给案件侦破带来了希望,我立即汇报并组织召开案情讨论会,会议决定连夜出击对犯罪嫌疑人“黑牛”的同伙张某、马某进行抓捕。10月23日晚上10时,我带领抓捕警力到达现场后,通过有效布控,成功抓获正在该出租屋睡觉的马某、张某,现场查获大量易制毒化学原材料及设备仪器200多件,同时查获成品冰毒,现场称重170余克。
  经突击审讯,三名犯罪嫌疑人对其制造、贩卖冰毒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此案系长安分局侦破的第一起家庭作坊式制贩毒案件,在逮捕三名制贩毒犯罪嫌疑人的基础上,查获甲基苯丙胺200余克、制毒工具三套及盐酸、硫酸、甲胺等制毒原料200余公斤,这也是迄今为止我警察生涯中破获的最大一起制贩毒案件。
   (作者系西安市公安局长安分局常宁路派出所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