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安生活了近四十年,二十年前因工作的原因阔别了这座生我养我的城市。而我对西安的思念和热爱,却正是从离开西安以后开始的。
食是我开始怀念西安的起源。我们如果是出差,品尝一下外地美食应该是件很美好的事情,但如果天天让你品尝,可能要不了一个月,你就要开始反胃了。我们陕西人天生一个面肚子,一个月没有吃面,胃就开始闹腾了,不是胃酸就是胃痛。最要命的是吃什么都感觉没有吃饱,长期感觉饥饿。而广州这样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地方,要想吃世界上什么样的美食都能找到,但要想吃上一碗正宗的陕西面却难于上青天,于是我只能吃方便面来安慰我的胃了,所以我常常陪着客户吃饭时,端着一碗浓汤鱼翅心里却想着:这如果是一碗家乡的油泼面就好了。
去年我带同事去西安出差,请他们吃西安的小吃,给他们讲羊肉泡馍的来历,讲肉夹馍的文言文字意,讲做岐山面的九字要领,他们吃得很香,听得也很出神。最后大家异口同声地认为:西安不愧是文化古都,连吃也有这么多的学问。当他们听到大明宫、兴庆宫、朱雀门、玄武门这些我们熟视无睹的地名时更是感慨万千,说这简直就是走进了历史,走进了电视剧。我告诉他们,你们看到的大雁塔就是当年唐僧译经的地方,你们脚下的大明宫就是当年上演着唐朝政治绝杀的舞台,你们看到的西安古城墙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保留最完整的古城墙。这里记载着我们中华民族最为辉煌的历史,当我们的祖先在这里莺歌燕舞吟诗作画时,那些西方列强们的祖先还在茹毛饮血哩。仓颉在这里创造了世界上最伟大最古老的汉字,蔡伦在这里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造纸术,后稷教稼,杜康造酒,司马迁写史记,哪一件都是惊天动地高山仰止的大事。埋在西安周围的74位皇帝,就是沉淀在中国历史长河中74卷厚重的大书,哪一卷都是一部百看不厌精彩绝伦的连续剧。
我在德国柏林大学遇见一位哲学系的学生,问他知道哪些中国的城市和名人,他第一个就说西安和老子,还给我讲了半天《道德经》。他说老子太伟大了,十八、十九世纪德国许多哲学家的重要思想,在2500多年前的《道德经》里几乎都能找得到。他说他毕业后的第一个愿望就是到西安参观,去楼观台参拜老子。他要看看西安到底是怎样的一块宝地,创造出那么多灿烂的中华文化,孕育出如此伟大的文化先哲。我感慨良久,德国是哲学家辈出的国家,人类在近两个世纪里的思想走向,几乎都是德国哲学家在推动着,然而在德国近100年来最畅销的十部外国图书里,排在首位的却是老子仅有5025个字的《道德经》,看来《道德经》对德国哲学家们的影响是很深远持久的。
走遍世界上的任何都市,没有哪座城市像西安这样把自己的历史保留得这么完整。城区这么方,马路这么直,正南正北的走向,往哪里走都能走成路。这些我们平常根本就不在意的事,只有在你走过世界上那么多著名城市曲里拐弯的路后才会知道,我们西安的路才叫路……
也许是久别故乡的原因,也许是临近知天命之年,这几年有事没事就想回西安转转。西安近年来的变化真是太大了,超过以前很多年的变化,更使我有了一种很特别的感情。慢慢地使我越来越体会到,西安就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时间愈久,愈醇厚,愈香浓,而且越品越有味道。就像我们的秦腔,在西安时我并没有专门去听过秦腔,感觉太吵太闹,但这几年突然从心里喜欢上了秦腔,它大气、豪迈、千回百转、荡气回肠,一如我们陕西人刚直不阿、脊直骨清的性格。如果要说摇滚乐,我们的秦腔就是摇滚的祖先。当有人给我大谈京剧、越剧、黄梅戏时,我只给他们讲了讲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的秦腔简史,大家便鸦雀无声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西安有那么多的好处、那么多的特点,我们生活在西安却往往感觉不到。在离开西安多年以后才真正体会到西安的好、西安的美、西安在我生命中的意义。在不知不觉中,西安的点点滴滴已经深深融入了我的骨髓,不管走到哪里,这一切都是无法改变的,就像一个离家的孩子,在家时感觉不到母亲的好,远行后才体会到自己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的伟大、那么的高贵,她不但给了你生命、给了你健康的体魄,还给你的生命里植入了诚实智慧的种子、高贵无私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