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明宫西北方向的凌霄门进去,走百余步,右边有一块绿茵茵的草坪,经过考证,这块地方就是李唐王朝的王孙公子当年的斗鸡台。斗鸡台是斗鸡玩耍的地方。史料记载,春秋时代就有以斗鸡取乐的玩耍。到了唐代,从宫廷到民间,斗鸡如春草一般,遍地生长。大明宫的王孙公子玩斗鸡如吸食毒品一样上了瘾。可以想象,大明宫的斗鸡台内,人头攒动,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如波浪滚滚。这些王孙公子达官贵人听惯了笙管齐鸣、缠绵之音,看惯了轻歌曼舞、花枝招展,他们需要更新鲜更刺激的娱乐,斗鸡成为他们兴趣盎然的选项。他们不仅要玩耍,还要掌握玩技,于是,就在民间搜罗、招募会斗鸡的高手给他们传授。斗鸡之术说穿了就是斗争之术,那些玩家有本领挑动鸡的斗争精神,使它们斗志昂扬,激情澎湃,誓死争斗,一斗到底,即使毛脱血染,也要夺冠上榜。同样是鸡,如果没有把它们调教好,没有激发它们的斗志,必然败北。那些玩技高人自然成为大明宫的座上客,一时得宠,人模狗样,获取一官半职。
由于斗鸡成为时尚,那些不耕田不经商的二流子以斗鸡为乐,以斗鸡为生。他们掌握了斗鸡玩技后再以教练身份教授给学斗鸡者,他们不但可以赚来银两,运气好还可以领赏一个玩官——专门指导王孙公子达官显贵玩耍的官职。就在斗鸡成风,如浊浪滚滚之时,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却因一篇写斗鸡的文章丢了官职。王勃时任沛王李贤府的编撰,写出过经典之作《滕王阁序》。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气盛,身处皇宫,对于王孙显贵们的奢侈糜烂,以斗鸡为乐的无聊、堕落生活十分厌恶。公元668年,他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因为沛王李贤和英王李显要在斗鸡台斗鸡,所以,作为李贤的跟班,他奉李贤之命,写下了这篇檄文。这篇檄文并非常规的战书,檄文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极尽挖苦讽刺。王勃借鸡(机)发挥:高德之禽鸟,决不是普通凡鸟所能比,雌能充霸,雄能充王,大胜之后,昂首挺胸,张开翅膀,俨然大鹏展翅。王勃的文字是否有暗含,不知儿子读出来了没有,老子是读出来了,李贤和李显之父李治是读出来了。他读罢王勃的檄文,勃然大怒,当即要王勃滚出大明宫。因为这篇檄文,王勃丢了官。
唐高宗李治不是因为儿子贪欢而发怒的,他也不是因为儿子们斗鸡而封了斗鸡台。大明宫的斗鸡一天也没停。到了玄宗李隆基手里,斗鸡之术玩出了更多花样。一天,玄宗出宫游玩,看见一个小孩玩木鸡玩得津津有味,龙颜大悦,他将小孩叫到跟前一问,小孩叫贾昌,十三岁,不但会玩,且懂鸟语,他对鸡的生性了如指掌,对鸡的饮食习惯、疾病预防治疗、饲养方法,通晓稔熟。于是,玄宗将贾昌召进宫中,封为鸡坊的鸡官,专门负责斗鸡台斗鸡之事,而且薪水不薄,官位不低。当时,就有民谣: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小小年纪的贾昌因为玩耍而玩出了一个官。关于斗鸡,诗圣杜甫也曾经在诗中写道: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杜甫苦读多年,连考不中,一生也没有得到高官厚禄,一个玩耍的屁孩,却因为有玩术而轻而易举地得到了玩官。封建专制制度就是这样的,只要满足圣上的喜好,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当然,这样的事,在当时是平平淡淡的。可是,在当代,有些贪官因为喜欢高尔夫球,喜欢羽毛球、乒乓球,因此以教练的名义把年轻的女人领上床,然后,再给一个处级副处级的职位。这样的玩官比贾昌更卑鄙、更肮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