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28日
汉中市西乡县白龙塘镇:三生融合绘蓝图 产业振兴逐未来

    西乡县县长王亚珍(左二)一行调研镇域产业发展







  这里,蓝天碧水,森林覆盖率达78%,富氧生态;这里,形成了万亩香橼、万亩吊瓜及万亩特色产业(茶叶、蜜薯、雷竹、玫瑰、李子、黑木耳、农光互补光伏等)基地。漫步乡间,茶果满园,花香四溢,一派诗意盎然的陕南田园美景,处处洋溢着乡村振兴的生机与活力……
  汉中市西乡县白龙塘镇位于西乡县北部,辖11个行政村(社区)、6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万。近年来,该镇因地制宜,聚力释放资源潜能,坚持农业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倾力打造实施“花香白龙、香橼之乡、石材重镇”战略,创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特色产业撬动、乡村文化赋能”的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之路。2022年上半年完成工业生产总值达18.6亿元,固定资产完成2.83亿元,2021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70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党建深度融合 增强发展定力
  “我们镇属浅山丘陵地区,近年来,领导班子锚定‘绿色循环发展’,依托良好生态资源禀赋,重点引导发展香橼、吊瓜、茶叶、烤烟、食用菌等高经济价值农业产业,做好特色生态农业与乡村文化旅游有机融合的大文章,形成了一定规模化产业链,市场辐射省内外,群众生活指数大幅提升。”白龙塘镇党委书记胡奎向记者介绍。
  准确定位,护航领航。该镇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乡村振兴作为全镇干部的第一要务,立足镇情、长远谋划、守正创新,确定了“花香白龙、香橼之乡、石材重镇”发展战略目标,以党建为抓手,固本强基务实推进。先后健全完善村(社区)党组织11个、机关事业党支部1个、非公经济党支部4个,党员队伍709人,建立党员活动室14个,形成了活动有载体、责任有落实、群众有依靠、目标有跟进的保障机制,竞赛赶超、激情领航,创建市、县级标准化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各2个,成为群众奔向更加美好生活的坚强后盾和主心骨。
  打造过硬队伍,提升战斗力。镇党委政府领导率先垂范、勤学深悟,持续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和村(社区)“两委”基层党组织建设。培优育强带头人,储备年轻后备干部,沈坪村、刘院村、龙王村率先培育争创“党建红旗村”,通过学习教育、专题培训、岗位历练等多种方式,提升能力素养,打造过硬战斗堡垒。同时继续开展“三线联系、双向监督”活动,加强人大监督,完善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大竞赛机制,开展项目建设、乡村振兴、招商引资、环境治理、能力素养、作风优良“六大竞赛”活动,锤炼“靠作风吃饭、凭实绩说话”优良作风,干部队伍保持大干快上、担当作为的姿态和比拼赶超的心态,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工作环境。
  培植特色产业 筑牢发展根基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增强造血功能始终是镇领导班子重点研究的课题,也是干群焦点话题,对此,我们先后外出学习取经、广泛调研和征询意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项目带动培育壮大产业发展。”镇长谢军畅谈道。
  全力推进工业重点项目建设。该镇按照“绿色发展、延链增效”的思路和国家绿色矿山要求,深化矿区整合升级,引导企业对矿权进行市场化转让,创新适应市场的灵活管理运行机制,抓好优质石材产业园建设,目前镇域的三区均已整合到位。先后推进了润丰建材绿色矿山综合利用、北部矿山资源整合芋区开发两个市级重点项目,年度投资2.05亿,已完成投资1.36亿元,占年度投资的66.3%;谋划重点项目4个,总投资3.2亿元;新签约招商项目7个,总投资20.1亿元,到位资金3.5亿元;储备招商引资项目4个,总投资6.3亿元。
  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白龙塘镇资源强势,一是优质石材矿山资源。镇花岗岩探明储量达5000余万立方米,是区域性最具比较优势的石材资源,也是西乡最具潜力的工业经济第一增长极,绿色矿山潜能最大化释放。二是农林产业特色化发展。该镇在确保耕地面积只增不减、粮食增产基础上,创建了万亩香橼、万亩吊瓜和万亩特色产业园区。今年,引导实施吊瓜品种改良3000亩,发展袋料黑木耳220万袋、蜜薯3000亩、烤烟400亩,新建薯可多食品厂、“香橼茶”加工厂和华林香橼产品加工厂、香橼文化产业示范园项目,新建百亩蜜薯育苗和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建成红薯清洗烘干包装生产线。涌现出天域玫瑰、汉牧园吊瓜、友世香橼、西小仙茶叶和薯可多食品五大系列20余种名优特农产品,线上线下走俏省内外,“白龙”特色农副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同时,盘活集体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各类市场主体融合发展路径,进一步强链补链,引领全镇每个村(社区)年集体经济收人均达10万元以上,特色农业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乡村综合治理 打造品牌形象
  绿色是汉中最大的底色和发展根脉,也是西乡县及白龙塘镇绿色循环发展的基石。该镇围绕“花香白龙”发展战略定位,不断优化生态环境,下大力气实施乡村综合治理,建设美丽镇村系统工程。
  完善集镇基础设施。加大道路、文化广场、院前绿化等基础设施“硬投入”,先后高质量推进“厕所革命”,引导群众转变传统观念习惯,完成农村改厕200座;开展村庄环境“软整治”,协调配合劲旅公司对镇村垃圾一体化清运,实现镇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协调服务镇污水处理厂、“县城—白龙”快速干道等项目建设,优化交通,根治排污,实行环境整治制度化常态化;不折不扣落实河湖长制、山林长制,抓好污染防治和秸秆禁烧,保护好一方绿水青山。同时,按照“房间亮化、居室净化、庭院美化、环境绿化”标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广泛开展“五净一规范”活动,打造了一批示范村和示范家庭。朱家垭村成为全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观摩点和美丽乡村红旗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该镇把常态化推进返贫动态监测作为乡村振兴的底线,坚持周入户排查、周研判、月分析工作制度。今年以来,分级对128名网格员开展业务培训,对258名帮扶人员开展防反贫监测和帮扶培训,新制作帮扶手册1500余份,对310户脱贫户联系人进行了调整,定期开展巩固衔接和防返贫监测专项排查,全面掌握人饮安全、住房安全、收入状况、教育医疗、产业增收、就业创业、金融支持等情况,实施风险户排查预警机制。在引导帮扶壮大集体经济方面,召开专题研讨会,解放思想、开拓路径,奋力实现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同时,夯实民生保障保驾护航,以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为抓手,狠抓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三剂次疫苗接种率达94.8%,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覆盖,扎实开展“八五”普法,树牢底线思维,法治白龙、平安白龙建设根植于民心。
  面对白龙塘镇的巨大变化,胡奎感慨地说道:“历届领导班子的务实引领和贴心服务,全体干群的思想解放与激情干事是内因、是关键,其创新意识、市场意识、资源整合与包容发展等成就了白龙的蝶变,也将成为今后强镇富民的不竭动力和无形财富。”
  据了解,下一步,该镇将贯穿高质量发展和稳定和谐这两条主线,突出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石材工业经济恢复性壮大、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和民生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四方面重点,特别在农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做好大文章,高品质办好已连续举办4届的“二月二”白龙民俗文化活动,节点打造十里桃园、天域玫瑰园等旅游景观,筹建“瑰妃宴”主题酒店、玫瑰小镇民宿村,形成白龙印象,进一步擦亮旅游名片。
  青山不负有心人。通过全镇干群上下联动,众人划桨,汇贤集智,这里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人与自然和谐、绿色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并臻的生态家园在这里一步步铸就。面对新起点新挑战,该镇将引导干部群众不断更新观念、守正创新,紧跟时代的步伐,向产业现代化和争做现代农民的目标拼搏迈进,再创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杨春建 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