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28日
汉 中
○ 清清
    洋县华阳镇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

  为了探寻汉中这座红色革命根据地,感悟前辈的革命精神,我带着向往与憧景,登上了武昌至汉中的列车。
  历经9小时的车程来到了汉中。汉中红色资源大都分布在区县区域,如佛坪县、洋县、南郑区等,景区较为分散。考虑交通等因素,我先就近选择有着“千年古船城,秦岭第一镇”的洋县华阳古镇。
  华阳古镇,兴于汉唐,秦汉成集镇,是历史上有名的古道驿站、古军事要冲、古经济政治重镇。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在这里创建了川陕和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先辈们在这里进行了伟大的革命斗争,留下了诸多革命历史遗迹,其中山环水绕的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就在此。在游览这一景区时,一路所见,杨柳依依,仿佛与当年豪杰在喃喃细语;旧址上,青砖汉瓦朴而不简,宛如细说1934年遭到国民党反动派数倍之敌的围剿与进攻,红军寡不敌众,“冲下去,宁死不当俘虏”的壮举;绵长的墙壁,追述着鄂豫皖边区上延安的红二十五军途经华阳,在此设立司令部,建立7个乡的苏维埃政权,创立华阳苏区革命根据地的英勇谋略。此时不禁想起毛主席的那首《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红石窑村的“只有参加红军,穷人才有饭吃”的标语,让人遥想当年生活是何等艰苦。顿时明白,汉中肥沃的土地,原来是一个个革命先躯用自己的肉体孕育着的土地,用自己的热血浇灌着的大地,汉中的“红”是先烈们血染的江河啊!
  接着前往红军林,这座“红军战斗遗址公园”,一路树木茂密,当年红军在此种植的很多松树,现已成林,一棵棵笔直地站成一排排,神情肃穆,恍如一个个英勇的红军战士在守护着家园。洋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则不仅传承着“一世忠贞兴我国,满腔热血我中华”的红色革命精神,更昭示了洋县人民饮水思源,不忘先烈,“烈士精神永垂不朽!”纪念碑前的228级台阶象征着在洋县牺牲的228位先烈用鲜血铺平了前进之路,激励全县人民为建设繁荣富强的洋县而奋斗!
  无数先驱和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带着山与水的灵气蔓延开去,造就了汉中特有的妩媚与阳刚,滋养了万亩良田。如今的汉中,不仅山川秀美,还被誉为“鱼米之乡”,是有名的“天府之国”,更拥有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四宝。华阳还生存有世界濒危鸟类、世界珍禽——朱鹮,被称为“朱鹮之乡”。
  为了一睹朱鹮风姿,一大早,我来到朱鹮的夜宿地、繁殖地和重点觅食地。在县城的一条河岸,8只朱鹮在低头觅食,偶尔抬头张望,又继续“我行我素”。远远看到另外3只朱鹮正在河边洗浴、梳羽,依稀可见其高雅的身姿、丰满的羽翼、靓丽的身影。行走在乡村,随处可见朱鹮的雕塑和以朱鹮命名的街区、景点,以及保护朱鹮的宣传标语。蓝天下、楼宇间,三五成群的朱鹮在离耕种的农夫不远处的田中栖息、觅食,偶尔朱红色的羽翼划过优美的弧线,人鸟和谐共处的画面多么温馨呀!刹那间感觉那朱红色的羽翼恍如英雄幻化的身躯在展翅飞舞!
  据当地人介绍,朱鹮有“爱情鸟”的美誉,它们一生只会选择一个伴侣,如果伴侣死去,另一只则终生“不娶不嫁”,至死不渝地守护爱情。听到此,我不禁感叹:汉中人民不仅保存了红色历史遗迹和革命文物,汉中的珍鸟也传承和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呀!
  这一趟汉中之旅仅以洋县景区为主线,收获颇丰,汉中留在我心中的不仅仅是优美的风景和历史文化,更让我感悟了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体会了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