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 为繁荣长安文学事业,聚集长安文学创作力量,展示专业作家的文学成果,支持更多爱好者进行文学创作,9月24日,长安文苑成立筹备会在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举行。
会上,长安籍作家、唐都医院原政委李亚军宣读了成立长安文苑的倡议书,对长安文苑的定位、运行、保障、推广等作了简要说明。他强调,长安文苑是一个非组织性的开放平台,旨在吸引在外工作的作家关心家乡的文学事业,聚集各方资源来支持长安的文学创作,为长安文学事业搭建一个公益平台。他提议由刘路担任文苑院长、王勇超担任名誉院长,得到大家的一致赞成。
长安籍作家刘路、刘明琪、吴晔、邢小利、周养俊、尤凌波等表示,一定要支持家乡的文化事业;在长安工作过的作家李会贤,视长安为第二故乡,表示要继续参与长安的文化活动。长安文联、作协的老师王江、张军峰、呼延小舟、张立等相继发言。著名民俗学专家傅功振教授对长安的自然禀赋、历史底蕴、政治地位、文化资源、文学优势等作了精彩的解读,希望大家把家国情怀与乡土情结对接,把文学精神、文学活动、文学笔触转化成致敬祖国、礼赞时代、讴歌长安的精品佳作。
王勇超认为,发起成立长安文苑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学等重要讲话精神的切实践行。作家、艺术家就是要努力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要扎根人民、深入基层,通过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接地气的文艺作品,反映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书写生活中的真善美,彰显群众的精气神。
会后,嘉宾们参观了关博院,观看了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的巨幅长卷《长恨歌》,进行了充分交流。大家表示,关博院是关中文化、黄河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仓和标本库,将长安文苑设立在关博院内,是最佳之地、是多赢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