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朴 《乡愁》 纸本设色 68cm×45cm 2022年 石朴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一位佛教大法师传教,在荒野的远处看到灵光闪现,认定必有大隐成道之君,遂往寻访,但见一散发老妪在简陋的山洞法堂礼佛,念词难辨。大法师欣然上前与之交流,并指教老妪念佛有误,老妪亦幸得大法师指点。之后,大法师一直惦记老妪所在之地闪现的灵光,三年后再访此地,灵光无显,只可听老妪的念佛声,声声入耳。大法师自省悔之,是他毁了老妪的法相自在啊!
回归中国画的东方美学,可谓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中国画自新中国成立开始,都是苏式的美术教育,改革开放以后,其美术教育标准完全西化,东方美学被忽略,70多年了,这个美术体系已经固化。要回归中国画的东方美学谈何容易啊!石朴却用一生的努力,在中国画笔墨的写意精神追求上,恪守践行着法相自在的状态。
石朴的山水画,完全没有受过西方美术教育的影响,对于东方美学,他在自己的画论专著里有着独立的思考。他很执着,其山水画一直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去追求心境与自然相融的统一,把精神寄托于山水之间,用文人的心境表达寻求中国山水画精神的本来样式。
当下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处在一个追逐名利的时代,去看大量的山水画作,只见山水,不见心境,其东方美学的表达可谓尽失,所呈现的美术面目都存在着神不守舍的通病,天人合一之笔墨意境荡然无存。在这个无有大师的年代,石朴山水画的呈现可作为回归中国画东方美学的示例,这与他既能入世又可出世的精神归属思想不无关系。石朴已年逾古稀,他的人生经历就是一个追求艺术的传奇,近五十年来坚持独身,毕生在修炼太极拳和书法的同时默默地坚守中国画艺术。这是一种自觉的中国文化的传承,这个道路是艰苦的。他经历过这个时代的坎坎坷坷,但精神却从未扭曲,在其充分呈现自性的山水画作里,能读出自我境界的正大气象。石朴作画,既能坚持师法古人,又不时在警觉着不被古意所束缚,在他与山水共灵的画作里,似乎能感受到今人与古人相融的艺术真元。
英雄不问来路,这位无门无派的石朴能在中国美术界声名鹊起,却是大有来头的。石朴以大我法性自在的山水画实力征服了美术评论界的前辈们。2005年书画鉴定大师、美术史学家杨仁恺曾这样评价:“论各方之修持水平,石朴绝不亚于陈子庄、黄秋园。”美术理论家邵大箴撰文称叹石朴为“传统山水画继承与发扬的大艺术家”。美术史学家薛永年说:“石朴是贯通了国学、国画,他是国术里面中国文化艺术精神的一个高人、奇人。”美术评论家林木称石朴为“西北人文图式的开创者”。贾平凹为其题词:“石朴之画旷朗无尘,有鱼樵之问,林泉之美。”
2022贾平凹文学艺术馆艺术邀请季为石朴举办山水画展,其展览主题为“回归中国画的东方美学”。石朴山水画作的表达,在中国美术提倡文化自信的当下,无疑是回归东方美学的一股清流。这次为石朴办展,就是要在中国美术界点起这把回归中国画的意境美,回归东方美学的先行之火。
祝愿石朴先生在追求中国传统艺术画作的道路上心手双畅。
(作者系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