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易俗社成立110周年座谈会举行
座谈会上的精彩演出 马英栋/摄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赵梓希 实习生 马英栋)8月13日,西安易俗社迎来成立110周年华诞,在易俗社剧场举办“西安易俗社成立110周年座谈会”。
座谈会以“传承发展·守正创新”为主题,通过西安易俗社成立110周年座谈会,全方位展现易俗社秦腔艺术传承发展新成就,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艺术交流,让传统戏曲焕发新时代光辉。
社会各界回顾百年易俗往事
座谈会上,《中国戏曲典藏·百年易俗社》系列丛书(五卷十本)率先发布,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补助项目,这套丛书由西安易俗社文化研究院编撰,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套丛书由尚长荣、赵季平、陈彦担任总顾问,共五卷十本。
易俗社优秀经典剧目音像制品(二十套)相继发布,这些音像制品包括《三滴血》《白蛇传》《柳河湾的新娘》等经典剧目,可以说,全面记录了西安易俗社110年来的辉煌艺术成就与重要历史贡献。
百年易俗社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在座谈会召开前夕,主办方还为张咏华、孙莉群、郭葆华、冀福记、李亚光、张立宪、冷梦、李有军、辛雪峰、白志军、杨献农、王勇超、余静等在易俗社百年博物馆建设中捐赠珍贵历史资料的老艺术家、社会人士代表颁发捐赠证书,他们是易俗社历史的参与者,也是见证人。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文艺评论家李震、孙豹隐、胡安忍、何桑,西北大学副教授李有军,女作家余静、冷梦等来自各方的学者、嘉宾回忆易俗社的往事,总结了易俗社的艺术成就。
“戏苑百家”戏迷庆祝演出来袭
西安易俗社始终坚持“移风易俗、启迪民智、辅助教育、推陈出新”的办社宗旨,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单位”“陕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近年来,创作了《柳河湾的新娘》《秦腔》《易俗社》《庶民情缘》《党的女儿》《李白长安行》《劳模刘西有》《织梦人》《滚烫的年华》《昭君行》等一大批艺术精湛、思想精深、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斩获多项国家级大奖,发挥着中华戏曲第一剧社的时代光辉。与此同时,还整理复排经典传统剧目《三滴血》《火焰驹》《翰墨缘》《双锦衣》《貂蝉》《软玉屏》《胭脂》《五女拜寿》《白蛇传》《盗虎符》《夺锦楼》《四进士》《忠义侠》《双官诰》《金沙滩》《庚娘传》《玉堂春》《慈母泪》《水淹泗州》《三盗九龙杯》《锯大缸》《烤火》《断桥》《西施泣别》等,在开拓创新的道路上,坚守艺术传承,重视人才培养,数十位一、二级演员已成为当代秦腔舞台上的中流砥柱,特别是在青春版《三滴血》《柳河湾的新娘》中,易俗社传承班青年演员脱颖而出,广受关注。8月13日晚,西安易俗社青春版《三滴血》也在易俗大剧院隆重上演,后来人致敬经典,为剧社110岁生日献上这份满怀感恩的礼物。
据悉,8月13日-17日,西安易俗社成立110周年经典原创剧目展演周在易俗大剧院倾情上演,青春版《三滴血》火热开场之后,《翰墨缘》《貂蝉》《庚娘传》《夺锦楼》精彩来袭,还有“戏苑百家”戏迷庆祝演出在易俗社文化街区轮番上演,百年剧社再一次在古城西安掀起一股易俗热、秦腔潮。
此外,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秦腔文化,8月13日下午,在易俗社文化街区戏楼,中国邮政首套《秦腔》特种邮票正式发行。邮票一套3枚,图案名称分别为:火焰驹、三滴血、游西湖,由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讲师录洁囡和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郭线庐设计。全套邮票面值为3.60元。该套邮票在全国指定邮政网点、集邮网厅、中国邮政手机客户端、中国邮政微邮局集邮微信商城和中国邮政商城微信小程序出售,出售期限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