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05日
清代皇帝玺印的鉴赏和收藏
○ 郭福祥
  清代皇帝玺印的基本情况
  明以前的皇帝印章,随着朝代的更迭,很少能够留存下来。只有清代皇帝的玺印,在清朝灭亡以后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几千件皇帝的玺印,虽然不全,但是能够反映清代皇帝玺印的整体面貌。
   清代皇帝玺印的数量
  清代的皇帝御玺到底有多少?最终确切的数字很难搞清楚,只能大致地讲一下。
  入关以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有一方玺印,是明朝的皇帝赐给他的满洲建州卫的印,现在能在档案上见到。他的儿子皇太极有两方老满文刻的金印,现在能见到。
  顺治帝到底有多少方印,现在不清楚。根据记载,乾隆时期曾经对顺治帝的玺印进行过整理,但是没有找到。现在只能根据顺治在自己的书画上的钤印来研究。我们发现,当时乾隆整理顺治帝玺印时,没有查找乾清宫,其中有六方小印。顺治帝的印章大约是20方,我们能看到的实物是木头做的,非常朴素,但是印模刻得非常好,在书画上也能够看到。
  康熙的玺印就丰富多了,现在知道的有120方左右。玉质、木质、石质等各种质地的都有,而且雕刻比较精致。中国玉玺沉浮主要在两个时期,一个是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一个是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公开洗劫紫禁城,可惜这120方康熙的印章在八国联军的时候一下子就被掠夺一空了。现在故宫很少见到康熙的印章。我知道有两三方,还有一两套旅行用的小印章,总共不足10方,其余印章都没有记载。我们现在看到的康熙的印章都是在拍卖会上见到的从法国回流的,到现在为止总共有18方。
  雍正帝的玺印更多。根据我的研究,对于雍正的玺印没有最终数字上的记载。我根据档案、宝薮、实物综合起来考察,有了一个比较确切的数字,是253方,这就是雍正刻过印章的数目。但奇怪的是,乾隆元年对雍正的宝玺进行清理,得到的数目是204方,分装在39个匣子里。相差的40多方玺印不知去了哪里。雍正的这204方玺印绝大部分都留下来了,北京故宫有160方左右。雍正的印章大部分都是用当时比较流行的石材——寿山石刻的,占90%,都很朴素。早期雍正做过几方比较大的玉的印章,但已经流失了。
  乾隆玺印就更多了。我们见到的实物等材料综合起来是1800方,比整个清代所有皇帝的玺印总和还多,占了一多半。乾隆时期皇帝玺印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比如印材急剧增加,有寿山石、铜、玉等各种质地。玉的印章大量增加,有600多方,这与清朝对新疆的控制有很大的关系。乾隆玺印中,包括历任皇帝政权更迭后重新定制的玺印及闲章,套印占了720方,有60方一套的、120方一套的。这些是为了庆祝他的八十大寿制作的纪念性的玺印,很少使用。
  嘉庆的玺印大致有500方。其中一部分是乾隆帝的闲章,也入了嘉庆的宝薮,继续使用。还有一部分是他自己刻的,大致有400多方,以玉印为最多。
  道光的玺印很少,大量用乾隆、嘉庆的印,真正自己做的印不到100方。
  咸丰更少,30方左右。同治20多方。光绪有七八十方。慈禧是清后期制作玺印最多的,有三四百方,而且印章的雕刻形态、组合等各个方面都有点像乾隆。宣统的玺印现在看到的有50方左右。
  历史文献多有记载皇帝的玺印保存地点有三个宫殿。
  一是懋勤殿。懋勤殿是过去放皇帝的文房用具的地方,如果有鉴赏的书画需要钤印,就在懋勤殿里由专门人员选取与书画内容合适的印章。御笔书画也在这里钤印,所以当朝正在使用的私玺就保存在懋勤殿,一直到晚清都是如此。懋勤之名,取“懋学勤政”之意,懋勤殿即为皇帝的书斋雅室,因而呈现的也是儒雅的文化氛围,贮存皇帝御用的图书翰墨、文房四宝。殿内悬有“基命宥密”匾额,是乾隆皇帝的亲笔御书。康熙皇帝幼年时即在此读书,故制“懋勤殿宝”,现为故宫藏。乾隆收复新疆后,非常喜爱和田玉,宫廷印玺多数使用和田玉,并将祖父宫殿印玺重新定制,历史文献多有记载,此枚“懋勤殿宝”玺印应是乾隆所制。
  二是景山的寿皇殿。这里放着先朝皇帝的遗物,包括画像和玺印。乾隆设计了一个25层的宝盒,设想皇帝印章用完了以后都放到里面,不但给他自己留了,康熙、雍正的玺印也都放在里面,而且还预留了很多空的地方给他的子孙。他预计了子孙二十五代,能够把这个宝箱装满。但是很可惜,自他以后,装了六代就没有了。现在海外出了很多皇帝的玺印,绝大部分是从法国人手里出来的,因为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寿皇殿是法军的指挥部,包括康熙、乾隆、雍正的玺印,很多都被法国人拿走了。
  三是交泰殿。交泰殿保存了“二十五宝”,自乾隆十一年(1746)厘定,十三年(1748)改刻后就放在交泰殿里宝座的后面和左右两边。金漆龙纹的宝盒,雕刻精美。这25方国宝从乾隆开始一直到晚清都放在交泰殿,所以交泰殿是保存皇帝玺印最高级别的宫殿。
  除了这三个殿,从乾隆时期开始,还有皇帝玺印放在其他各个宫殿,主要是宫殿玺。有很多放在圆明园,行宫也有。每个宫殿多则五六方,少则一方。
  懋勤殿,古代汉族宫殿建筑。在今北京故宫博物院西南,与端凝殿相对。此殿位于乾清宫西侧,明代用于藏贮书史。清代为翰林侍值处,凡图书笔墨文房四宝皆贮于此。康熙曾在此殿讲过《易经》,雍正在此阅过殿试卷子,乾隆在此查阅库存旧物,发现文天祥所藏端砚“玉带生”如获至宝。嘉庆时内府书画鉴定之后,皆到此殿钤宝。
  综观整个清代皇帝的玺印,有很多途径可以解读它们,但必须和当时的历史和人物联系起来。其实所有的古代文物都是这样,必须和人、社会、历史背景、环境相联系,只有这样,文物才是活的,历史与现实的变迁相互吻合,鉴别与鉴赏文物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清 御制白玉交龙钮“懋勤殿宝”宝玺
  材质:和田玉
  重量:2.13kg
  尺寸(长、宽、高):11cm×11cm×9cm
  展览:Leicester Museum&Art Gallery 10/1992
  来源:Charles Cousin de Montauban (1831~1857)。巴黎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创始人爱米尔购于1908年蒙托邦将军后人;1925年约瑟夫·赫金馆长为博物馆修复筹集资金售卖给英国古董商Samuel Sydney Marchant;1965年古董商Roger Keverne及英国私人递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