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05日
现象
“学习困难”门诊不是哗众取宠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学习困难”门诊预约很紧俏,记者看到网上预约的8月4日、8月11日的号源均已告罄,可谓“一号难求”。相关话题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称,“第一次听说这样的科室,长见识了。”还有网友表示相见恨晚,“要是自己小时候也有就好了。”(据8月2日《辽沈晚报》)
  8月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理科在其官微回应称,该门诊属于心理科,已开设好几年,每周四开放。实际上,“学习困难”门诊属于心理科,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开设的这个门诊并非“独此一家”。据悉,南京市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等多家儿童医院都开办了“学习困难”门诊,心理科门诊用到“偏离标准”的孩子身上,就变成了“学习困难”门诊。
  开设“学习困难”门诊,绝非哗众取宠,而是现实之需。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在学习上确实有差异。很多家长已认识到儿童成长发育期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病症,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阅读障碍”等。这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尤其影响学习。这部分孩子大多成绩不好,不被家长、老师认可,社交也频繁出现问题,是人们口中“偏离标准”的孩子。
  “学习困难”门诊试图解决这一系列病症。在医学上,药物的确可以改善孩子的核心症状,但这个问题也关乎教育本身——家庭和学校如何接受一个“偏离标准”的孩子,社会又有多大的空间接纳他们。他们不符合评价体系中的标准,我们就该帮助他们。
  当然,孩子学习出现问题,未必全是心理问题,也存在智力、环境、教育方式等多方面问题。智力正常的孩子在学习上并没有多大困难,恐怕是家长或学校的教育方式以及学习环境出了问题,这使一部分孩子没有达到期待中的结果。“学习困难”门诊牵动众人心是一件好事,能使更多人关注学习“偏离标准”的孩子,从而了解这部分孩子为何出现学习困难,以便“照方抓药”。
  儿童心理问题不容忽视,事关无数家庭的福祉乃至国家的未来,要借此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让更多孩子摆脱“学习困难”现状。
  作者:刘天放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