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01日
丝绸之路千问千答(连载127)
○ 高建群


  附录一·法显高僧的陆去海还(一)
  在这次“欧亚大穿越丝路万里行”的行走中,我给车里装了满满的一箱书。这些书有法显的《佛国记》、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徐松的《西域水道记》、斯文·赫定的《中亚探险四十年》、法国小说家勒内·格鲁塞的《草原帝国》、英国人类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和《人类与地球母亲》、王嵘的《西域探险史》、杨镰的《罗布泊揭秘》、林梅村的《最后的罗布人》等等,这些书跟着我颠簸一路。
  在颠簸的路途上,在汽车里,翻阅它们的机会其实很少。我更多的时间是坐在汽车后面的座位上,脚下放三个水壶,一个是装很多开水能够保温的大壶,早上起来我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在房间烧好开水,将这壶灌满。第二个壶就是烧水壶,灌满水插上电,可以将水烧开。这个壶也尤其重要,没有它,就只能喝一路生水了。这个壶也给我带来许多麻烦,亚洲国家、欧洲国家,它们的插座大都不一样,有的是两相,有的是三相。记得在法兰克福,插头不能用,坐了一天车,又渴又累的我,喝不上水,于是到街上买了把壶,吃了一块披萨。回到住处,烧水时我笑了:这壶也是中国制造。那第三个盛水工具,就是我手中的这个时刻抱着的茶杯了。我坐在车里,半眯着眼睛,把这辆行走的车当作我在西安城中的“高看一眼”工作室,把手中的茶杯当作正在呷的功夫茶,这样不停地心理暗示。等到车停了,要吃饭,我于是眼睛睁开,从车里走出。别的车上的那些年轻的导演们、主持人们,一个个下来,人困马乏、歪七扭八的样子,见了我这样精神抖擞,大家说,这个六十多岁的老者,成了个老怪物了。
  所以行程中的这些书,我基本上没有翻阅,只是偶尔到一个特殊的地方,才翻阅翻阅它们。比如在撒马尔罕,我从车上拿下《大唐西域记》这本书,翻一翻玄奘高僧对这一块地方的描述,看看一千四百年前,这个世界的十字路口是个什么样子。
  回程中,在英国伦敦希思罗机场安检时,规定一人只能带一个行李箱,这样我将许多的东西,衣物、鞋、没有喝完的茶叶、笔墨纸砚,都给了导游,独有这些书,我将它们摊在候机室里,一本一本地挑,不忍心扔下它们。它们陪我走了那么遥远的路程,是我的精神支撑,它们是我此次行程的一部分,甚至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回到西安后,如果写书,它们还是我最重要的参考书。想到这里,我将这些书又一本不落地装入行李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