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青/绘 日前,邵阳学院斥巨资引进菲律宾博士一事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7月24日晚,湖南省教育厅针对此事发出通告,已责成邵阳学院纠正不当做法,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免职处理。(7月25日《北京晚报》)
邵阳学院耗费1800万元巨资引进23名菲律宾高校“注水”博士刚刚落幕,邢台学院又被曝出批量引进“速成博士”。可以说,高校花钱送教师去东南亚、韩国等国家高校读博,具有一定普遍性。
或许在高校看来,花费巨资培养“注水博士”“速成博士”是一种无奈之举。毕竟中西部地区普通高校引进或培养学历过硬的博士,不仅成本高,而且流失率高,因为这些博士毕业生更爱往发达地区流动;而高校花费巨资培养的“速成博士”“注水博士”基本上不会毁约跳槽。
但显而易见,一些国内高校送教师去韩国、东南亚读博,只是为了尽快提高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尽早满足高校改名升格的硬指标要求,培训教师不过是索要财政拨款的借口而已。
根据相关规定邵阳学院、邢台学院这类普通本科院校,升格改名为大学或申请硕士点,都需要提高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要么花钱引进正儿八经的博士,要么花钱送教师读博,培养“注水博士”“速成博士”。
可见,拒绝“速成博士”“注水博士”,关键是高校告别急功近利教育观,而不是止于个案处理。这需要改革高校改名升格的教师学历指标要求,提高高水平、高学历教师比例的指标要求而非高学历教师比例指标,促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摆脱唯学历论。同时,严格海外高校博士学历认证,规范高校教师培训制度。
作者:张立美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