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篇·马可·波罗的丝绸之路穿越以及后世的四个女追随者(二)
传说罗布淖尔荒原有六十眼泉,它们大部分已经被沙埋了,只有猎人、当地土著以及那些普氏野马、野骆驼、野羚羊,才偶尔会找到它们。
《马可·波罗游记》是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记述他经行地中海、欧亚大陆和游历中国的长篇游记。马可·波罗是第一个游历中国及亚洲各国的意大利旅行家。他依据其在中国十七年的见闻,讲述了令西方世界震惊的一个美丽神话。这部游记有“世界一大奇书”之称,是人类史上西方人感知东方的第一部作品,它为整个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
《马可·波罗游记》共分四卷。第一卷记载了马可·波罗诸人东游沿途见闻,直至上都止。第二卷记载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政府、节庆、游猎等等,自大都南行至杭州、福州、泉州、东地沿岸及诸海诸洲等事。第三卷记载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诸岛屿和非洲东部。第四卷记临亚洲之成吉思汗后裔诸鞑靼诸王的战争和亚洲北部。每卷分章,每章叙述一地的情况或一段史实,共有二百二十九章。书中记述的国家城市的地名多达一百多个。而这些地方的情况综合起来,有山川地形、物产、气候、商贾贸易、居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等,国家的琐闻轶事、朝章国故,也时见其中。
一二七一年,马可·波罗十七岁时,父亲和叔叔拿着教皇给中国皇帝忽必烈的复信和礼品,率领马可·波罗与十几位旅伴一起向东方出发了。他们从威尼斯进入地中海,然后横渡里海,经过两河流域,来到中东古城巴格达,改走陆路。这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路,是让最有雄心的旅行家也望而却步的路。他们从霍尔木兹出发向东,越过荒凉恐怖的伊朗沙漠(今卢特沙漠),跨过险峻寒冷的帕米尔高原,一路上跋山涉水,克服了疾病、饥渴,躲过了强盗、猛兽的侵袭,终于来到了中国新疆。
一到这里,马可·波罗的眼睛便被吸引住了。一处又一处的塔里木盆地绿洲展现在面前。美丽繁华的喀什噶尔、三条和田河环绕着的和田城,还有花香扑鼻的绿洲和果园,等等。马可他们继续向东,穿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来到古城敦煌,瞻仰了举世闻名的莫高窟佛像雕塑和壁画。接着,他们经玉门关见到了传说中的“万里长城”。最后穿过河西走廊。终于到了大都——元朝的都城。这时已是一二七五年的夏天了,距他们离开祖国已经四个寒暑了。换言之,马可·波罗的这次丝绸之路欧亚大穿越,用了整整四年的时间。
白龙堆雅丹横亘在自楼兰而敦煌的东去之路上。这条道历史上叫它敦煌道。那唐玄奘当年在此歇息,差点丧命于此的白龙堆的某一个雅丹,七百年后打此经过的马可·波罗,一定也在这里歇息过,并补足饮用水。而又一个悠悠七百年过去以后,四个骑骆驼的英国爱丁堡大学女学生再次从这里经过。她们在泉边支起帐篷,架起电台,通过卫星传送,将这天行程的录像传给英国唐宁街首相府,首相府再传递给BBC。
一二九二年春天,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受忽必烈大汗委托,护送一位蒙古公主到波斯成婚。他们趁机向大汗提出回国的请求。大汗答应他们,在完成使命之后,可以转道回国。一二九五年末,他们三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二十四载的亲人身边。他们从中国回来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威尼斯,他们的见闻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他们从东方带回的无数奇珍异宝,一夜之间使他们成为威尼斯的巨富。
一二九八年,马可·波罗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九月七日不幸被俘,在狱中,他遇到了作家鲁斯蒂谦,于是便有了马可·波罗口述、鲁斯蒂谦笔录的《马可·波罗游记》。
这本书在最初成书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它为什么没有能及时付印,我们现在也不知道。我们所能知道的是,在以手抄本流行的过程中,阅读者中不乏有笔力深厚的高人,有博闻强记、见多识广的海上客,于是这部东方的“天方夜谭”一般的一本书,在无数次的抄写中,在以各种手抄本的流行中,又有新的内容加入,使它变得更加丰富、更加魅力四射。
由中国蚕吐出的这条缠绕了大半个地球的古老道路,给浪漫的欧洲人以丰富的想象,关于这条重重高山、重重河流阻隔的充满凶险的道路,关于道路的另一头那个神秘的中国,那个名叫忽必烈的中国皇帝、中国那富得流油的土地,那无穷无尽的财富,那大都城华丽的宫殿,那南方诸多商业城市的繁华,等等。《马可·波罗游记》展现出一幅足以激起任何人好奇心的东方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