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篇·马可·波罗的丝绸之路穿越以及后世的四个女追随者(一)
马可·波罗是世界著名旅行家和商人,1254年生于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马可·波罗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历时约4年,于1275年到达元朝的首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回到威尼斯之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旅行经历,由鲁斯蒂谦写出《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是马可·波罗记述他经行地中海、欧亚大陆和游历中国的长篇游记。他依据在中国17年的见闻,讲述了令西方世界震惊的一个美丽的神话。这部游记有“世界一大奇书”之称,是人类史上西方人感知东方的第一部著作,它向整个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
此刻我在西安的家中,作坐地游,记录我的这一次大穿越经历。一切的所经所历都历历在目,恍如昨日。我的案头上摆着两本书。这两本书像一个标高、一个范本,告诉我这种纪实性质的作品,应该怎样将你的行程脚踏实地地记录,删繁就简地归纳。
这两本书一本叫《大唐西域记》,中国一个和尚写的,距现在一千四百年了。一本叫《马可·波罗游记》,意大利的商人马可·波罗写的,距现在七百年了。
这个中国和尚法号叫玄奘,隋炀帝为他剃度,为他取的法号。他的本名叫陈祎,河南洛阳偃师人。这位高僧,用了漫长的十九年时间。完成了一次丝绸之路大穿越。他的行走路线,一半的部分,与我们的这次“欧亚大穿越丝路万里行”路径大体相一致。是在中亚的著名城市撒马尔罕分路的,他不是向北,而是向南,顺阿姆河河谷而上,穿越阿富汗苍凉高原,拜谒巴米扬大佛,尔后翻山进入克什米尔,再顺印度河,抵达阿拉伯湾入海口,然后折身回来,顺恒河抵达孟加拉湾入海口,走通五印大地。
这是丝绸之路南亚次大陆路线。我们记得,两千三百年前的亚历山大大帝,曾试图打通这条路线,并且部分地成功了。而六百年前,中亚枭雄跛子帖木儿,也试图打通这条线路,并且也取得了部分的成功。我们纵观帖木儿的所有用兵,除了攻城略地的目的之外,另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打通以撒马尔罕为中枢的通向四面八方的贸易通道。
十九年后玄奘归来,在长安城南三十公里外,终南山山顶一个叫翠微寺的皇家寺院里写出《大唐西域记》。他是口述,为他掌笔的是一个名叫辩机的才华横溢的年轻和尚。这位外号叫“玉和尚”的辩机,后来因为与大唐一位公主私通,并且私奔而被抓回来腰斩。
《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作者亲践者一百一十国、传闻者二十八国的物产风土之别、习俗山川之异,集成一帙十二卷。
翠微寺原本是翠微宫,是唐初皇家四大名宫之一,后来专为安置一身荣光、西域归来的唐玄奘,而削宫为寺。中唐诗人刘禹锡云:翠微寺本翠微宫,亭台楼阁几十重。天子不来僧又去,时人伐倒一棵松。
一代雄主李世民就是驾崩于翠微寺的。是时,这个终南山口的名寺中,有四个历史人物凑在一起。一个是行将就木的唐太宗李世民,一个是跪在病榻前准备接受遗诏的太子李治,一个是手捧药罐、从长安城的感业寺赶来的武才人(即后来的武则天),一个是唐玄奘,大德手持新译出的《心经》,口中念念有词,正在为君王超度。
《大唐西域记》是一本重要的书,它是佛教经典,历史、地理经典,它还类似中国的《史记》,成为印度人追寻其中世纪之前历史的一本指南。印度国由于历史上屡屡遭受外敌,他们的历史一次次被割断,它中世纪之前的历史更是为黑暗所遮掩,混沌不清。凭借这本书的记载,他们在释迦牟尼寂灭的地方,找到阿育王纪念石柱,那石柱的顶端有一头狮子,长着四个头,面对十方世界。一九五○年印度立国时,按图索骥,来到这里,用四面狮像做了印度国的国徽。
大地就是一本书。大地藏着许多的秘密。我们人类的行走实际上就是用脚一页一页在阅读这本大书。
玄奘在穿越罗布淖尔荒原的时候,曾经在著名的白龙堆雅丹歇息。饥渴难耐,他昏倒在一座雅丹的下面。他胯下那匹红马,挣脱缰绳,鼻子嗅着地,一路寻找,终于在一株红柳下找到一眼山泉。枣红马再返身回来,用嘴叼住和尚的衣服,将他拖到这泉子边。
清醒过来的玄奘,喝了一肚子水,又脱下褴褛的袈裟,在水中摆了摆,拧干,摊在沙丘上晾晒。第二天他要出发去楼兰了,行前,又在皮囊里灌满了水,搭在马背上,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