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木大街小巷,处处可见他们温馨的背影:敬老院里,他们和老人们拉着家常,其乐融融;十字路口,“小红帽”们指引着行人注意交通规则;广场上,“红马甲”们宣传健康、环保、防震减灾等各种知识;炎炎夏日,他们为环卫工人送去温暖与关怀;疫情防控中,他们坚守一线,全力帮助筑牢疫情防控网……他们,正是充满爱心与责任感的志愿者们。
志愿服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神木市持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发展,引导志愿服务组织成为参与社会化治理、服务百姓大众的重要有生力量。
“我志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今年4月中旬,店塔镇举行志愿者协会成立大会,会上,广大志愿者宣誓,践行志愿精神,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美好神木贡献力量。
店塔镇成立志愿者协会,旨在更好地募集志愿者、更好地服务志愿者,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开展,给予志愿者切实支持,提高志愿者参与积极性,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协会自成立以来,以“传递爱心,传播文明”为目标,以“专业化储备、规范化培训、品牌化培育、项目化使用、信息化支撑”为运行标准,积极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积极围绕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以及空巢老人、困境儿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持续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全力推动全市镇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为了大力弘扬‘互帮互助,助人自助,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成立了店塔镇志愿者协会。协会自成立以来,组织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关注孤寡老人、情系退伍军人、助力乡村建设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店塔镇志愿者协会会长宋博介绍,协会的成立不仅为志愿服务项目的汇聚搭建了平台,也成为志愿者精神和爱心人士疏通互助的纽带,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协会,投身志愿服务活动中。目前,协会共注册志愿者130余人。
侯远帆是店塔镇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该协会的一名志愿者,他积极策划了“情系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活动,和协会其他志愿者一起为60岁以上的退役军人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精神”。“我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党员,协会成立后,我第一时间加入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希望通过我们一些小小的举动,让困难群众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神木市志愿服务无微不至,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志愿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在麟州街道兴神路社区居民白润当家中,志愿者常双琴与老人亲切交谈,详细询问老人生活中的困难,同时给老人送去生活用品。“社区的这些志愿者特别好,经常上门看望我们,帮忙打扫卫生、理发,有时候还来给我们检查身体,特别暖心。”67岁老人白润当发自内心地感慨。
在兴神路社区,像常双琴一样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帮助辖区的老人整理家务、打扫卫生,清除辖区内的小广告、捡拾垃圾,走访入户,宣传文明城市创建知识,已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兴神路社区党支部书记谢长荣介绍,近年来,该社区不断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积极推行“社工+居民+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工作模式,积极吸纳辖区党员干部、退役军人、爱心居民、大学生、辖区重点单位和企业的工作人员,针对居民实际需求,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已建立了2支志愿者服务队、12支服务分队、12个小区服务点、2个服务基地、6个服务协会、4个服务共建单位,发布志愿者服务项目130余个,主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大项72小项,吸纳志愿者981人,服务时长31.7万小时,荣获“榆林市最美志愿者服务社区”。
“志愿活动切实让居民受益,非常受大家欢迎。我们将会针对居民的实际,继续把志愿服务这项工作做细做实,精心设计一批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常态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同时,在辖区大力宣传‘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精神,让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着力营造敬老爱幼、邻里互助、团结和睦、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贴心服务,也为文明城市创建贡献微薄之力。”谢长荣说。
志愿服务活动遍地开花,文明精神蔚然成风。近年来,神木市不断加大志愿服务组织的孵化和培育工作,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领域拓展延伸,志愿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志愿服务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一组数据就是最有力的说明:截至目前,全市共注册志愿服务组织587个,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达54115人,累计实施志愿服务项目5309个,累计服务时长近268万小时。
神木的志愿服务建设,站在高处、做在细处、落在实处:为百姓,传爱心;入基层,润人心。
文化艺术报通讯员 白焕霞 刘毛毛
全媒体记者 刘龙 张嘉懿 魏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