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一万小时定律”是在作家格拉德威尔的《异类》一书中。后来,大学老师详细讲过这个在我看来神奇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我是一名警察,也是普通人家的普通女子,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或许一万小时的努力工作,也不可能变成大师,但我想通过本职岗位的坚持学习、成长,将热爱变成本能。
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上班第一天,一位老大爷推门进来,看见扎着马尾辫一脸稚气而又期待地坐在窗口前的我,他硬是思考了两三秒,才开口说:“丫头,我就是来问问,给我小孙子上户口,都要啥手续,你知道不?”
那时候,户籍政策相对还不宽松,我担心我说完他又忘了,于是,立即从自己的记事本上撕下一张纸,一边给他讲需要的材料名称,一边将这些名称写到纸上。老大爷感激地接过纸条,惊奇而又开心地说:“这么年轻的女娃,还真知道!”
老大爷满意地出了门,我这才松了一口气,缓缓摊开手掌,一个深深的指甲印悄悄反映了我刚才写字时的紧张。这时,我的脑海中又立刻浮现出父亲成功调解纠纷后乡亲们感激的眼神。
户籍民警的工作没有其他警种那么神秘,每天坚守的户籍室柜台,就是我的战场。我要面对群众的咨询,同一个问题对不同群众回答成百上千遍,也要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直面群众期待的目光,但坚决不能逾越政策的红线。在无户口人员落户问题上,每接到线索我都会利用休息时间,去追踪线索查找证据,发现难点,解决难点,最终帮群众解决户口问题。
这一年我参加了长安区唯一的高校户籍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户籍室的筹建。当时学校给安排了设置户籍室的房子,但需要将普通的房子变成一个高标准的户籍室。为了尽快服务到高校学子,我和户政大队的战友们不顾灰尘飞扬,头戴报纸叠的帽子一起打扫、布置户籍室,在硬件、软件上严格把关。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建成了一间高质量的户籍室,分局、市局、市上领导先后前来调研、观摩。
就在筹建户籍室前的两周,其实我已经被组织考察,同其他几位同志分别前往几个派出所岗位体验副所长职务,我被派往的是秦岭野生动物园旁边的御苑派出所。当时的御苑派出所还是一个纯治安派出所,我体验的岗位负责的是治安、食药、消防、户籍。户籍是我的老本行,当时正在进行“一标三实”信息集中核查采集工作,我带着户籍民警前往就近的滦镇派出所进行支援。不仅是支援也是实战,尤其在消防检查方面,我的“娘家”大兆派出所的战友们与分局消防大队的同事领导们,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而后来发生的两件难忘的事情,就出在食药和治安这两个方面。
当时新闻上报道,周至一位农妇进山捡拾到了一些蘑菇,给家人吃了之后,导致三人中毒。我突然想到,我们动物园旁边有一条小小的街道,那里常常会形成一个小小的集市,人员大多是从临近峪口来赶集的村民,他们会不会也不认识这些毒蘑菇?于是,我联系街道办食药监相关部门,在集市上开展食药监综合执法、宣传。虽说只是发传单的小事儿,但民警也赶集、摆摊子搞普法宣传,被乡亲们传为美谈。我与街办食药监的工作人员熟悉后,学会了具体的工作流程,学习了解了药店的布置、药品的分区摆放,以及处方药的实名登记制。这样一来,我们在药店检查中就知道了应该注意哪些环节和细节。遇到案子,我们也与食药监的工作人员一起联动,这样的联动机制在御苑派出所还是头一回。
转眼间,我在御苑派出所快一年了,这里也从纯治安派出所变成了全职能派出所,日常组织巡逻、夜查、设卡成为我们工作的常态。入冬后的一天夜里,我轮休时接到所里电话,说是一直盯着的一个案子里的毒贩线索有了新动态,我立即开车从韦曲返回所里。当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环山路上车很少,沿途根本没有等车或者散步的村民。就在动物园前的丁字路口,我开车左转的时候,发现路边站着两名男子。本来心中就闪过一丝疑虑,而这两名男子迎着我的车灯,不是抬手遮光,而是熟练地转了个身,恍惚间我看见他们手上似乎是烟又似乎不是。从拐弯到所里,不到200米,我直接开车进了所院子,喊上值班室的同事,折回了路口。我故意将车开得远了一点,掉头又回来,在路过他们身边的时候,车上的同事喊我停车。“烟民!”就这样,两个正在通过锡纸吸毒的男子被我们抓了现行。
将他们带回所里讯问,其中一男子自称大龙,有一个双胞胎弟弟小龙,在我核查身份信息的时候,发现小龙存在吸毒被打击处理过的记录,而哥哥的资料无异常。直觉告诉我,小龙在冒充哥哥。可男子就是自称大龙。一筹莫展的时候,我再次查看户籍系统,在小龙存档的身份证照片上,我看到了领角处露出的皮肤上似乎有一个小小的文身。“快看看,他有没有文身。”小龙见我们核查的细节是文身,自知证据确凿,无法隐瞒,终于承认了自己就是小龙的事实。我这才松了一口气。
日子如流水,我的警营故事还在继续,从户籍民警到一专多能,我尽全力要求自己将热爱变成本能。用一万个小时,哪怕更多小时都没关系!
(作者系西安市公安局长安分局御苑派出所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