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唐伟 通讯员 师国华 刘莉)秦巴天府,汉风古韵;非遗妙音,文化传承。6月10日下午,在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前夕,汉中市“汉风古韵”音乐类非遗项目展演暨中国民族音乐普及推广示范活动精彩开启,现场观众和在线网民共同分享了这场特色文化大餐。
被誉为“巴山百灵鸟”的陕南民歌传承人彭光琴,以一曲热情奔放的《放排歌》,把陕南镇巴民歌的神韵尽情渲染。唢呐齐奏《欢乐的节日》、男女对唱《竹林歌》、渔鼓说唱《苦楝树》以及二胡独奏《秦腔主题随想曲》等节目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汉调桄桄是汉中第一个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的项目。这次呈现的选段《挂画》选自全本戏《梵王宫》。这是一出花旦的功夫戏,包含了手帕功、椅子功、辫子功、扇子功等表演技巧,可谓妙趣横生、情趣十足,此处无声胜有声。羌族歌舞《尔玛姑娘》、羌族羊皮鼓舞《羌山鼓韵》特色浓郁。器乐合奏《巴山情韵》用民族器乐尽情演绎了汉中美、汉中情。
展演由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汉中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9个节目各具特色又相互关联、映衬,共同呈现出一方水土的文化个性和风土人情。
本次展演活动经过遴选,成功入选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国家公共文化云”网络直播项目,整场展演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新媒体矩阵面向全国网络直播。与此同时,还借助文化艺术报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联动直播,充分发挥了数字化网络服务的优势,扩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也从文旅融合的层面宣传了汉中市突出“绿色循环、汉风古韵”的战略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