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21日
陕西省作协举办座谈会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魏韬)5月19日,陕西省作家协会在西安举办了“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80周年座谈会。会议传达学习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内容,老、中、青作家们纷纷结合自身的工作、生活与实践谈及《讲话》精神与自身的写作等相关内容。省委理论讲师团团长党宁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齐雅丽主持。
  党宁表示,我们党历来重视继承和发展《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推动文学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做靓“文学陕军”品牌,铸就文学新高峰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齐雅丽谈道,重温《讲话》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就是要求我们广大文学工作者始终高扬文艺的人民性旗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站稳人民立场,胸怀“国之大者”,努力开创新时代文学的崭新局面。为推动陕西文化强省建设、奋力谱写新时代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文学陕军”的一份力量。
  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回溯往事,从柳青、杜鹏程、李若冰等老一辈作家对《讲话》的深厚感情中受到感染,深感在几十年的创作中“到人民中去,到生活中去”的思想扎根很深。年轻时写《商州初录》,跑遍商洛使自己收获很大。在熟悉社会、收集素材的同时,在生活中提升自己,以新的思想研究生活。消除作家慢慢走向“书斋化”的倾向,避免文学的土壤板结。贾平凹认为这是对于《讲话》新的理解、新的意义和新的启示。“为人民写作,到生活中去,怎样到生活中去,为人民写作,这是我们写作者终生面对的课题,需要践行和答卷。愿我们努力奋斗,无限向前。”
  李星、和谷、李锁成、高建群、李国平、王闷闷等老中青三代作家,分别从自身的写作与实践角度,谈及毛泽东同志《讲话》对于自身深刻的影响以及对于当下创作的深远意义,同时也对于陕西文学当下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众多建设性建议。省作协党组成员李锁成谈道,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80周年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8周年之际,两个讲话相距72年,思想精髓可谓一脉相承,两个“讲话”精准地指导了80年来和新时代以来的文艺实践,为文学艺术的大繁荣大发展夯实了牢固的思想理论基础。李星认为80周年为动力,陕西青年一代作家应当发奋图强,写出陕西文学的高峰;高建群认为,挂职锻炼是深入生活的一种较好方式,自己的《大平原》即是挂职期间创作出来的,希望年轻作家深入生活,打开格局,好的作品不会被时代埋没;王闷闷代表青年作家发言时认为,《讲话》中人、生活、实际、群众这些字词最多,这也是写作者要不断理解的字词,以及深思其背后拥有的内涵。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深入生活贴近群众是必须要去践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