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22日
母校的大门
○ 张焕军
  若从最后的学历上讲,我的母校是西北大学。我在这里读书工作了近十年时间。即便是后来调离了,然而,作为家属,我依旧住在母校,享受着母校给予的各种方便。
  很早以前,我就有点不解,为什么母校会把北门用作正门,当成学校的门脸。太白校区是这样,长安校区也是如此。是否有点不太符合俗话讲的天下衙门朝南开的说法。当然啦,学府算不得官府,但是学府毕竟是官府办的管的,比照一下总是可以的嘛。
  下午沿着长安校区周边的马路散步,走了两圈,加起来差不多有一万多步。每一圈都会路过母校的四个大门,每次都会停下来往里瞧瞧。就这样边走边思。
  我发现,母校的南大门实际上是名不副实的,低矮、陈旧,多数时间仅开一扇供人出进的小门,大门是绝少开的。我还发现,南门不能用作正门也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受限于环境。不论是北校区,还是南校区,校区的南边都与居民小区相邻得太近,门前多是嘈杂拥挤的小马路,出入不够通畅,而北边则要相对宽阔许多。
  除了上述原因外,把正门不开在南边,而是选择了北边,这其中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吗?我想,大概应该是有的。因为,在筹建长安校区时,周边有大片的空地可供选择,但是结果却是如此,想来一定是某种情结起了作用吧。
  记起了早几年石岗先生题赠我的一幅字,内容为:背靠秦岭锄日月,面向秦川耕文田。落笔气象之大令人敬佩,收笔精道之美使人赞叹。“终南”对应着“秦川”,“锄日月”和着“耕文田”。这或许是他自己生活状态的写照,抑或是对我的期许。那时,我俩才认识不久,但从题写的内容上讲,似乎投缘,他说出了我想表达的意思。
  秦岭亦可简称终南,用高士的话说: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中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秦川是关中平原的代称,是由渭河、泾河、洛河等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丰富,非常适合农耕生产,是陕西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秦岭、秦川,从一定意义上讲,在这里既是指地理上的概念,又蕴含着某种思想理念。
  教育是民族发展之基石,尤其是大学更是科学民主的引领者。门不朝南开,或许有环境的影响,但我认为,更多的是不愿意把学校当成衙门来办。在长安大学城,与母校正门开向一致的还有陕师大、西北政法、西安邮电。距离母校最近的西外的正门则是开在了东边。细数一下,之前的老校区,大门朝南开的学校极为少见。大学就应该保持独立的精神品格。
  我觉得,用石岗先生这两句话来解释母校的大门是适合的。站在秦岭之巅仰望星空锄日月,面对秦川上下求索耕文田。这既是母校“公诚勤朴”精神的体现,也表白了母校人高远的志向。
  母校就要迎来双甲子年了。愿母校青春永驻,百年风雨归来依旧是少年。大门不重要,朝哪个方向开也不必看得太重,能走出多少志士,能走进多少大师才是最重要的。
  祝福母校。